全球首发!首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津启动
8月24日,由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与天津市环湖医院牵头,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聚焦解决脑积水精准诊疗这一国际性难题,共同启动全球首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该项目以脑积水精准诊疗为切口,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首次突破传统运动和认知功能修复应用范畴,全面走向神经重症这一全新领域,未来将推动拓展至更多医疗应用场景,为下一步神经重症精准诊疗提供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方案。
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脑积水是由脑脊液在脑室内积聚过多所致,重者可能引发颅内压增高、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障碍等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或死亡。全球65岁以上人群中,平均每百人中就有2人患有脑积水。重型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或颅脑肿瘤术后患者等也大多可能伴发脑积水问题。由于神经重症脑积水常披着“痴呆”“帕金森”的外衣,其误诊率高达62%,同时在临床上还面临着诊断周期长、治疗手段有限等一系列瓶颈问题,严重占用了医院临床资源,增加了患者医疗开支,亟待引入创新技术予以解决。
活动现场,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发布了“神工-神篙”“神工-无量”“神工-神调”等重症脑机接口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并展示了基于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脑机接口技术,围绕脑积水“监测-诊断-治疗-调控”所研发的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国产脑机接口编解码芯片及采集芯片,开发了高分辨可穿戴脑电采集设备,完整闭环“端-边-云”三位一体脑机智能平台;在多模监测方面,开发了颅内压、脑氧及全身多部位氧合同步监测设备,助力神经重症实时监测。基于脑机接口联合脑脊液循环动力学技术,将传统脑积水诊断时间从2至3天缩短到30分钟,同时准确率大幅提升,大大减轻医务人员临床负担及医疗支出。同时,团队还展示了前期开发的“神工-神关”脑电采集与事件相关电位系统,成功应用于脑功能和神经状态评估;“神工-神调”多模态闭环迷走神经调控系统,实现精准个性化调控。
本次会议同步启动的“基于无创技术的神经重症多模态脑监测”“无创迷走神经刺激联合数字疗法改善重症空间记忆”等六组多中心临床试验,以期实现神经重症多模无创实时监测、脑功能在线实时评估以及脑疾病高效治疗,国际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重症无创精准诊疗方面的体系化临床应用。
“从2014年推出全球首台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神工一号’开始,天津大学脑机接口研究正式迈向规模临床应用阶段”,神经重症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副主任刘秀云表示,作为医工融合领域最为前沿的研究方向,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在医疗筛查、干预和辅助性系统中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特别是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精准诊断及治疗技术,为脑积水救治开辟了全新思路。依托该项目多中心临床试验,有望重塑神经重症诊疗的新体系,建立“基础研究-临床试验-规模应用”闭环,催化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疗法从科研突破走向临床实用,为患者打开通向未来医疗的新入口,提升脑机接口技术转化应用的国际竞争力。
伴随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脑机接口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将脑机接口技术纳入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这一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加快应用。
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书记葛乐介绍,脑机接口技术极大地拓宽了神经医学的边界,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医院与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合作,在脑卒中运动康复、癫痫精准诊疗、神经调控与认知功能康复、儿童脑瘫精准治疗等领域,已经服务数百位患者,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联合建立的全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临床试验病区也将于十月正式开放。“依托此次多中心临床试验启动,我们期待技术成果在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搭建更多互通的桥梁,让科研创新突破以更高效的路径融入临床诊疗,让患者直接受益。”
会上,由河南省人民医院牵头编写的《2025 EVD液压耦合颅内压监测管理共识》《神经重症多模态监测多媒体图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组织编写的新书《神经重症调控》正式发布。
在学术交流环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天津大学同9所中国顶级医院的专家代表们,先后分享了脑机接口创新发展洞察,对神经重症多模态监测技术、危重新生儿脑积水、神经重症与脑创伤等疾病诊疗的探索和思考,以突破性的技术阐述,为脑积水治疗带来新启发。
活动当天还现场展示了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基于光学、电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无创颅内压、脑血氧、电生理等神经重症多模态脑监测技术成果,充分展现了团队在脑机接口领域从自主攻坚到生态引领的发展态势。(记者 段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