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婴室”一小步,生育友好一大步

2025-08-25 15:15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近日,北京多个商场设置“父婴室”,引来各大新闻平台争相报道。“父婴室”一词随之火遍网络。

其实,早在去年,上海就有一商场推出“父婴室”。今年3月,深圳也有购物中心设立了专门的“父婴室”。此举主要是为男性亲属照顾婴幼儿提供的独立空间,旨在解决传统母婴室性别限制带来的不便。

全国多地商场出现“父婴室”,一方面固然有商家吸引客流,增加市场竞争力的考量,另一方面也客观地体现了育儿责任性别平等意识觉醒,折射出整个社会育儿观的升级。此举对推动父亲育儿角色的社会认同无疑具有正向作用。同时,也说明公共空间在关注民生需求上更加人性化、具体化,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曾几何时,“母婴室,男士止步”,这几个字如一道隐形门,将父亲挡在育儿场景外,仿佛喂奶、哄睡、换尿布是妈妈的专属职责。如今,全国多地商场推出“父婴室”,这种便利性提升,是对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具象化构建,同时,也是男女性别平等,从口号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细微之处最见民生温度,为育婴群体提供便利,不仅彰显了一个城市文明的暖心之举,也是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基于此,公众期待在机场、车站、公园等地全面推广育婴空间,让育婴空间成为城市标配,无论是命名为“育婴室”“父婴室”还是“母婴室”,公共空间科学配备育婴空间,必将从公共服务层面进一步传递出“父母都是带娃责任主体”的理念,为鼓励父亲在更多场景下参与育儿提供了现实的支持。

不过,笔者在走访时发现,眼下为育婴群体提供公共空间,仍停留在部分商场自发阶段,离公众期待的机场、车站、公园等地全面推广,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如“育婴室”的建设标准缺位、维护责任模糊,暴露了自发阶段的局限性。破解之道,既要公共财政“兜底”,更需制度设计“添柴”。

“父婴室”一小步,生育友好一大步。一小间育婴室,装得下奶瓶,也装得下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更多场所关注到这一民生需求,唯有当带娃不再是妈妈一个人的“战斗”,当公共空间开始为最小的公民让路,我们育儿友好的社会就更近了一大步。

文/洪怀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