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嵌入下的中学生外语教学创新视角:核心价值、发现与策略
尚诗颖 南昌市新建区象山初级中学
摘要:人工智能为中学生外语教育领域引入了新的变革与视角,着重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中学外语教学中的技术融入与人文教育理念结合增添了新的动力。它在多方面展现了核心价值,诸如增强教学效率与质量、推动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革新,以及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的拓展等。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人工智能的角色正逐渐从辅助工具演变为引领力量,深度学习与情感智能技术的运用为外语教学创新开辟了新途径,并为中学教师的角色转变与专业成长探索了新道路。针对中学外语教学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应当注意避免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加强技术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整合,解决隐私与安全挑战,同时完善教师培训与支持机制。
关键词:人工智能 外语教学 新视角 价值 发现
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外语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兴起,为外语教学的革新开辟了全新的路径与视角。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外语教学中,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还能推动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革新,进而助力中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意识。鉴于此,本文旨在深入探究人工智能在中学生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旨在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新颖的视角,揭示其核心价值,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教学模式方案。
一、人工智能在中学生外语教学中的新视角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外语教育领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维度。有研究表明,在此维度下,外语学习不再受物理空间和时间条件的束缚,学生能够依据个人便利随时展开学习,并享受到个性化的学习路径[1]。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聚焦于满足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为外语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创新动力,实现了技术与人文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促使外语教育超越单纯语言技能传授的范畴,转而更加注重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机制,人工智能能够精确捕捉每位学习者的特征、兴趣及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激发学习热情,促进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深度掌握。此外,智能系统能够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有效增强中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其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这种技术与人文教育理念的结合,不仅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与质量,还为教育公平与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对于推动外语教育领域的公平与个性化具有重要意义。智能教育平台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得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背景的中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外语教育资源与学习机遇,从而缩小了教育资源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加自主、灵活的学习模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智能辅导、测评等功能,针对中学生的能力差异与学习进展实施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因材施教。这不仅提升了中学生的外语学习成效,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人工智能在中学生外语教学中的核心价值体现
人工智能在中学生外语教学中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诸多层面,它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方法论,而且在增强教学效率与质量、推动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革新,以及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其全球视野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潜力与优势。
(一)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的结合,不仅在教学效率和成果上实现了显著提升,还赋予了教育领域新的价值。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极大地拓宽了外语教学的普及范围。研究表明,只要有互联网连接和智能设备,无论学生身处何地,都能轻松获取高质量的外语学习资源[2]。其次,凭借人工智能强大的语言处理与分析能力,实时反馈与评估得以实现。这一特性使得中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迅速获得关于其语言运用的直接反馈与指导,进而根据个人学习状况和进度灵活调整学习策略,更有效地纠正错误、精进技能,最终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3]。与此同时,教师得以从繁琐的批改和辅导任务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教学设计和方法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借助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功能,实现了全面且深入的智能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与公正性,并为教学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持续优化教学质量。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拓展全球视野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学生外语教育领域的另一大贡献在于,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跨文化交流平台,拓展其全球视野。借助智能系统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学生可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建立联系,并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这种跨文化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还深刻影响了他们的跨文化认知与全球观念。当前,智能翻译技术等工具的应用,极大地消除了语言隔阂,使得中学生能够轻松获取并深入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资讯。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与接纳,不仅提升了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他们将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新发现:人工智能嵌入中学生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深入融合,它在中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展现出了一系列创新效能。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角色正逐步由辅助转变为引领。例如,借助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人工智能能够营造出仿真的语言环境,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的体验[4]。同时,它还能智能化地推送相关学习资料和练习题[5]。这些进展不仅彰显了人工智能在中学生外语教育中的广阔前景,也为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深度学习与情感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技术赋能人工智能,使其能够更透彻地洞悉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模式。借助深度挖掘和分析学习数据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精确预估中学生的学习进程、知识掌握状态及潜在的学习障碍,进而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达成最佳学习成效。尤为重要的是,情感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敏锐捕捉并解析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情绪变化,包括焦虑、疑惑、成就感等。基于这些情绪信息,人工智能能够适时地为中学生提供心理慰藉与激励,助力他们克服外语学习道路上的重重难关,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中学教师角色转型与专业发展新路径
人工智能的普及正深刻改变着中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往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他们的角色已逐渐多元化,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引领者以及学生学习旅程中的同伴。他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教室教学环境,而是利用人工智能手段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推行个性化教学策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育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例如,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工具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人机协作的观念,并增强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6]。教师需要适应AI技术的发展,调整并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智能化应用能力[7]。因此,人工智能实际上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新的道路。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加深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与运用,将AI技术有效融入教学实践,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四、人工智能在中学生外语教学创新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人工智能在中学生外语教学中展现出显著的创新应用和效益,为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它同时也对当前教育模式及学生学习习惯构成了新的挑战。
(一)技术依赖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据相关研究揭示,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承担更多元化的角色,以助力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需积极适应全新的学习场景和学习模式[8]。然而,在外语教学针对中学生的实践中,人工智能的高效便捷性可能促使学生过分依赖技术工具,可能削弱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面对这一难题,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来平衡技术运用与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工具时,教师应确立清晰的外语学习目标,并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多样化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新精神。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协作等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严格管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显著。有研究表明,在外语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个人信息和学习数据的保护,防止其被泄露或滥用[9]。针对中学生外语教学中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所带来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学校及教师必须给予充分关注,并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学校应当制定详尽的数据管理政策和规范,清晰界定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共享等环节的行为要求。同时,应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多重安全防护手段,确保学生学习数据在传输及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无虞。教师也应增强数据安全意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遵循规范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学生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此外,加强对学生的数据安全教育同样重要,可强化学生的个人数据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三)教师培训与发展支持体系的完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学生外语教学中的日益普及,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必备的专业能力势必将经历重大转型。在外语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难题,就是教师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并创新性地运用这一技术。正如某些研究所强调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及工具层面实施革新[10]。为应对这一挑战,教师应积极适应新环境,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并充分利用技术来增强课堂互动。此外,为让教师适应智能化教学环境,学校必须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持续强化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组织研讨会和培训活动,邀请专家传授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经验;构建线上学习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便于教师获取前沿信息和获取技术支持;鼓励教师投身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的研究,以增强其在课堂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针对新入职或处于职业转型期的教师,应为其提供专门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迅速融入新的教学环境。
五、结语
将人工智能融入中学生外语教学中,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国际视野的拓展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注入了新活力。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不仅有助于革新教学手段、拓宽学习路径、优化教学策略,还能创新课程内容,引领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未来,“教师-人工智能-学生”的协同教学模式将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引,该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因材施教,并促使教师角色发生转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尽管人工智能在学生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但如何与传统教学法有效结合、如何进一步升级和完善教学系统等议题仍需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为中学生外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相关从业者应不断深化其应用实践,关注新兴问题,推动外语教学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王宗炎.语言、知识、学习和人工智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 65-68.
[2]夏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场景创设与教学实施——以大学英语写作课为例[J].大学教育,2022(6):148-151.
[3]孙海琴,李可欣,陆嘉威.人工智能赋能语音识别与翻译技术对同声传译的影响:实验与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21(6):75-80,86,12.
[4]连慧.新一代人工智能对高校外语教学的机遇、挑战和应对措施——以ChatGPT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3(17):100-102.
[5]郭赟赟,于浩,于洋.高校外语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及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3(23):95-99.
[6]戴向宇,齐建军,高忠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1):102-106.
[7]刘平,张晓枚.智能时代教师在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角色[J].文教资料,2018(20):205-206.
[8]刘治.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热点[J].财富时代, 2020(12):201-202.
[9]李春琳.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热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6):29-32.
[10]王梦瑶.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3):104-105.
作者简介:
尚诗颖,女,江西南昌人,1998年生,教育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