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经济:驱动消费升级与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2025-10-13 04:49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将其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首发经济成为全国各地消费市场的亮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宏观背景下,首发经济已成为引领消费新风尚、塑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引擎,成为驱动消费升级、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

  首发经济具有创新、赋能、引领的多维特性

  首发经济发轫于首店经济,是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首发经济实质上是一种通过供给端创新来创造并引领需求,进而优化资源配置的高级市场形态,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具有创新、赋能、引领的多维功能。

  创造消费热点,激发消费潜能。在当前的消费升级大潮中,首发经济通过产品技术的迭代,推动商业模式、消费场景与体验价值的全面创新,提供更优质、更具差异化、更具文化附加值的商品与服务,直接满足了新兴消费群体对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化消费的需求。首发经济通过精心策划的“首秀”“首展”等活动,将商品交易升华为一种沉浸式的场景体验,满足当前消费者追求符号价值与情感体验的需求,创造新的消费热点,从而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行为,是扩大内需的精准抓手。

  助推产业升级,赋能供给变革。首发经济位于消费链条的最前沿,其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通过价格信号与竞争机制,反向传导至生产制造端,倒逼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设计革新。本土品牌通过参与首发竞争,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形成了优胜劣汰、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这种需求倒逼机制,正是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提升城市能级,塑造品牌形象。首店、首发中心的落户,往往能提升整个区域的商业能级与品牌形象。一个能够持续吸引国际高端品牌首店、知名品牌首展的城市,本身就是其商业活力、开放程度与综合实力的体现。一个成功的首发项目,能够迅速吸引资本、人才、信息与关注度的区域性集聚,具有显著的资源集聚性和生态引领性。首发经济已成为现代城市提升吸引力、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关键指标。它能够重塑城市商业格局,打造消费地标,显著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与品牌美誉度,产生强大的正外部性,激发市场活力。这种效应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也体现在文化引领和价值创造上,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发经济正成为江西促进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通过政策创新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紧扣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我省将发展首发经济作为促进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省市县三级出台措施支持首发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比如,省商务厅印发的《加快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创新提升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发展首店、首展、首秀,鼓励联动展演、文体等活动,丰富便民消费内容及业态,打造多元体验场景,满足全方位消费需求”。《南昌市促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明确提出支持首店经济的发展。庐山市探索首发经济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构建了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吉安市出台的奖励政策涵盖了中国首店、江西首店和吉安首店三个层级,形成了梯度激励体系。

  通过实践探索推动品牌首店落户发展。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我省各地纷纷引进品牌首店。比如,今年上半年,南昌新增品牌首店数量突破50家,涵盖零售、餐饮、娱乐等多个领域,首发经济氛围愈发浓厚,高品质购物体验不断升级,进一步巩固了南昌作为区域消费中心的地位。同时,多地还探索出“首发经济+文旅融合”多元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比如,庐山市在牯岭街、东林古镇以及杏林文化产业园等区域建立首发经济集聚区,赣州开展“首展首秀”促消费活动等。这些实践丰富了多元化消费场景,体现了江西的文化特色,激活了消费潜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平台建设发挥集聚效应。我省高度重视首发经济平台载体建设,通过打造优质商业综合体和文化空间,发挥集聚效应,形成消费磁场。比如,某商业综合体成功举办《大闹天宫》华中首展,通过经典IP场景还原、互动体验装置,吸引观展人次超50万,带动商场整体销售额环比提升35%。这些平台不仅成为新品首发的重要阵地,更成为文化传播和消费体验的重要场所,体现了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有机统一。随着各地持续加大引进力度和首批知名品牌纷纷入驻,首店已成为品牌展示、文化传播、体验互动的复合空间,正在重塑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体验。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推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省首发经济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协同的发展格局,推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制度环境。制定首发经济发展规划,各设区市应结合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与消费市场特点,通过差异化竞争,明确发展重点和特色方向。建立健全涵盖落地支持、宣传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的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创新者的首发权益。南昌、九江等地要积极争取并用好国家关于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试点政策,在重点商圈、文旅集聚区率先突破,形成经验后逐步推广。

  构建多元载体矩阵,强化平台支撑。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全国零售业创新试点城市等优势,在这些城市的核心商圈、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景区,规划建设一批首发经济示范区、新品发布地标性平台。这些载体不仅要具备商业功能,还要体现文化特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大力发展线上首发、云直播、虚拟展示等数字新模式,打破物理空间限制,扩大首发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探索“首发+文旅”“首发+会展”“首发+夜经济”等融合模式,打造多维立体的消费新场景。

  培育多元经营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在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品牌、知名连锁品牌区域首店的同时,高度重视培育本土首发品牌。对江西老字号、本土创新型企业和赣鄱特色农产品等提供专项支持,帮助其打造爆款首发产品。鼓励大型商业载体、平台企业主动策划和承接首发活动,打造载体和品牌共赢生态。通过设立省级新品首发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本土首创品牌,举办江西产品首发展览展销活动,提升本土品牌的影响力。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江西地理位置优势,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首发经济高地,学习先进经验,承接其资源外溢。鼓励省内城市间联动,构建首发经济协同网络,共同打造跨区域的精品首发线路或活动。通过差异化发展策略,在省域内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构建“区域协同+首发经济”的新生态。

  强化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对首发经济的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其发展规律和影响机制,为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重视人才培养,支持相关领域人才发展,鼓励高校开设前沿课程,培养适应首发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监测和认定,发布优秀案例,引导首发经济健康发展。

  李志萌

  (作者系江西省社科院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