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别让“厕所歧视”砸了自己的脚

2025-10-17 17:10 阅读

  到商场上厕所还有分个三六九等?近日,“德基广场会员厕所年消费20万可用”的话题登上热搜。江苏南京德基广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近期该会员洗手间可能会拆除改造,“会改造成普通洗手间”。

  对于开设“会员专属厕所”的原因,商场工作人员表示,主要考虑在节假日人流量比较大的时候也能为会员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服务体验。更直白一点说,就是优待VIP客户,希望借此招揽更多生意。然而,此等“厕所歧视”看似精明实则愚蠢,恰似商家的自我抹黑之举。

  首先,此举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的公平交易原则。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应面向全体消费者开放。德基广场将基本公共服务异化为“消费等级特权”,实质是将消费者划分为三六九等,与法律倡导的平等服务精神背道而驰,引发社会的巨大反应也就在所难免。真正的聪明商家应该认识到,此类“特权设施”从诞生之日起便注定难以长久。

  商场运营者或许认为设置专属厕所能提升VIP客户体验,但忽略了普通消费者的心理感受,这种“小聪明”实则暴露经营理念偏差。当顾客发现如厕竟需“消费门槛”,很容易对商场产生负面印象。此前某市一高端商场曾尝试“会员专属电梯”,结果招致普通顾客反对甚至造成大量客源流失,最终不得不取消该政策。这种“筛选式服务”非但不能招揽生意,反而将潜在客户拒之门外,恰如“杀鸡取卵”的短视之举。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举可能引发“特权滥用”乱象。据媒体报道,二手交易平台已出现倒卖该商场“会员专属厕所码”的灰色产业链,售价仅1元。这种“黄牛票”现象不仅扰乱商场管理秩序,更让所谓的“专属服务”沦为形式主义。最终还是严重影响商场形象。这种“特权外包”的荒诞场景,恰恰暴露出制度设计的漏洞百出。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商场作为商业机构虽无义务提供完全无差别的服务,但将基本生理需求与消费金额捆绑,无异于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具象化。社会公众对这种“看钱下菜碟”的做法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

  事实上,商场要实现差异化服务,本有诸多正当途径,例如通过提升整体服务品质、优化会员权益体系、增设特色服务项目等方式吸引高端客户,而非在基础服务上设置门槛。这类“锦上添花”式的服务升级,远比“厕所歧视”式的服务分级更显档次、诚意和智慧。

  真正的商业智慧不在于设置歧视性门槛,而在于通过优质服务赢得人心。那些试图通过“小聪明”制造服务差异的商家,最终只会失去市场、失了人心。

  (余明辉)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