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赋能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2025-10-20 04:40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以数字化赋能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的战略选择。

  推动建设主体数字化转型

  锻造廉洁文化建设主力军

  推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主体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提升其对数字化赋能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要转观念、树共识,夯实适应能力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主体对数字化的认知,直接影响数字化赋能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效。当前,部分主体仍存在认知偏差。比如,有的将数字技术奉为“万能工具”,陷入“技术崇拜”;有的对数字化心存畏惧,存在技术恐慌;等等。这些认知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的效果。未来,各类高校应加强思想引导,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数字化变革,正确认识数字技术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关系,主动运用数字技术为廉洁文化建设赋能。

  要强实践、分层次,结合不同建设主体的角色定位,构建系统化、差异化、常态化的数字技能培训体系。针对领导干部,可通过专题培训、跨校研讨等形式,提升其运用数字思维和技术精准识别、深入分析、有效破解廉洁文化建设痛点难点问题的能力;面向教师,可开展诸如“数字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智慧课程建设”等专题培训,提升其对数字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助力开发廉洁文化数字课程;针对学生,侧重培养数字信息甄别能力与批判思维,引导其积极参与廉洁文化建设数字化实践。

  要促创新、求突破,在实现“愿用”“善用”的基础上,推动建设主体向“创新用”转变,促使其利用数字思维与技术探索廉洁文化建设新模式。为此,高校可以尝试成立“廉洁文化数字创新工作室”,为激发数字化创新活力提供平台依托;设立“廉洁文化数字化创新种子基金”,为培育数字创新能力提供物质保障。

  系统整合数字化内容资源

  夯实廉洁文化建设基础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系统化地筹措、整合、创建数字化内容资源,是高校廉洁文化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基石。首先,以数字技术赋能廉洁文化内容资源的有效挖掘与系统整理。一方面,进行多维资源的智能挖掘与采集。利用高精度扫描、3D建模、OCR识别等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的廉洁人物、廉洁思想、廉洁故事等进行数字化采集与转化,形成“廉洁文化数字资源池”;利用网络爬虫与API接口技术,对主流媒体发布的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等进行系统搜集与数字化保存。另一方面,开展知识化梳理与结构化整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提取廉洁文化数字内容资源中的廉洁实体和核心概念,构建高校廉洁文化知识图谱,实现廉洁文化数字内容资源从信息库到知识库的升级,再按照内容、形式、受众等维度,对内容资源进行标签化分类、结构化整理,为后续科学配置奠定基础。

  其次,以数字技术驱动廉洁文化内容资源的生动呈现与科学配置。一方面,以数字技术驱动内容资源沉浸式与互动化呈现。利用VR技术打造廉洁文化数字沉浸剧场,增强体验感;通过AR扫描技术联动校园实体建筑等触发相关廉洁故事,强化互动性。另一方面,以数字技术驱动内容资源智能科学配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领导干部、师生等建设主体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行为数据进行精准识别与分析,对建设主体进行画像。在此基础上,利用算法推荐为不同建设主体智能推送个性化的“内容资源包”,实现科学配置。

  再次,以数字技术助推廉洁文化内容资源的实时更新与数字化共享。一方面,高校要借助数智技术不断提升廉洁文化内容资源库的智能化程度,建立动态采集与整合机制,持续从社会及校本级资源中汲取养分,确保内容的权威性与时效性。另一方面,以数字技术助推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借助数字技术建立统一的校内廉洁文化资源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校内跨部门的数字共享;利用区块链、API接口等技术,打造校际协同共享平台,实现优质廉洁文化内容资源高校间的数字共享。

  健全数字化制度体系

  筑牢廉洁文化建设防火墙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构建数字化宣传机制、数字化监督机制、数字化评价机制等,能够保障高校廉洁文化数字化建设有章可循、持续深化、健康发展。一是构建数字化宣传机制。通过制定高校廉洁文化数字内容发布规范,从宣传源头上确保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与规范性。同时,积极构建由校党委宣传部牵头、校纪检监察部门协调、信息技术部门支撑、各二级单位落实的廉洁文化数字化传播责任共同体,形成矩阵式宣传格局,努力提升传播效能。

  二是构建数字化监督机制。这一机制是赋能体系中的安全阀和防火墙,是数字技术与监督制度深度融合的体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微权力”进行实时监督,通过对科研经费、招生录取、招标采购等关键领域的数据进行动态性分析与智能建模,自动识别偏离常规的事件,实现风险预警。同时,配套建立师生数字化监督绿色通道,形成“技术筛查+师生监督”的双重防线,确保高校立德树人事业在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构建数字化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是数字化赋能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指挥棒和助推器。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科学、动态、可量化的数字化考核评价体系,坚持量化分析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对廉洁文化建设全过程、多维度的精准检测与评估。以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指引着高校廉洁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及时纠正失误与偏差,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高军龙

  【作者系江西水利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思想底蕴、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24DJ2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4年度项目(MKS24206)、南昌工程学院2025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2025SYH02)阶段性成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