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积极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激活经营主体活力的现实选择,更是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改善、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
深刻认识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意义
创业带动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能够激发劳动者参与经济、融入社会、创新创造,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进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因此,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并非简单的以创促岗,而是贯穿经济循环、就业保障与社会公平的系统性工程,其价值维度深刻嵌入高质量发展、充分就业与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之中。
创业带动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创业与科技创新、社会创造紧密相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而创业活动往往伴随着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与业态创新,能够有效激活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内生动力。创业带来的经营主体增量,能够倒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动力。
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支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创业带动就业的独特价值在于其不仅能创造增量岗位,更能优化岗位结构,实现就业质量与就业规模双提升。从就业形态看,创业既催生了传统意义上的雇佣岗位,也培育了灵活就业、弹性就业模式;从就业质量看,创业会倒逼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推动就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创业带动就业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创业通过赋予劳动者更多发展自主权,为不同群体提供参与财富创造、分享发展成果的机会。一方面,创业活动能够打破地域、身份、学历等限制,让不同群体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增收,缩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创业带来的产业下沉与资源流动,能够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让更多人在勤奋劳动中实现增收致富,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准确把握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要求
创业带动就业,涉及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其有效推进需坚持辩证思维,在实践中处理好多元关系、把握好关键原则,确保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优先是民生底线,创新驱动是发展动能,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若只重就业而忽视创新,创业就会陷入“低水平重复”的困境;若只重创新而不顾就业,创新成果就会脱离民生需求。实践中,我们既要以就业需求引导创新方向,鼓励围绕民生领域开展创业,也要以创新提升就业质量,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拓展就业场景,实现“创新有方向、就业有质量”的良性互动。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协同。创业带动就业,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协同发展格局。市场机制具有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能够激发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创业活动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为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坚持普惠支持与精准施策相结合。创业群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各不相同,需要在普惠覆盖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滴灌。坚持普惠支持,就是要为所有创业者提供公平的创业机会和基本的政策保障,让他们都能享受基本支持。坚持精准施策,要根据不同群体的创业特点与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相关领域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快构建创业带动就业的生态体系
创业带动就业的成效,最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生态体系。创业带动就业需要要素、服务、氛围的协同支撑,构建要素充足、服务优质、氛围浓厚的完整生态。
首先,强化要素支撑,破解创业带动就业的痛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短缺,是制约创业活动的主要痛点。针对资金痛点,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担保门槛,解决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技术痛点,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与创业企业对接,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咨询与支撑。针对人才痛点,完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出台优惠政策,提高劳动者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创业。
其次,优化服务体系,提升创业带动就业的温度。优质服务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创业者获得感的关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创业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降低创业者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专业化、规范化的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就业服务配套,建立创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精准对接机制,帮助创业者找到合适的员工、劳动者找到合适的岗位,让服务既有效率又有温度,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感受到政策的关怀。
最后,营造浓厚氛围,厚植创业带动就业的土壤。浓厚的创业氛围能够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加强创业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创业政策、创业典型和创业故事,让合法创业成为社会风尚。建立健全创业容错机制,宽容创业者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败,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尝试,让创业者在肥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让创业带动就业的活力充分涌流。
吴小云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文系省社科基金项目《不确定性认知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决策的调节机制与干预研究(编号:24JY37D)》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