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四融一共”和美乡村

2025-10-20 04:40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很关注乡村振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我省把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本省实际紧密结合,大力建设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在重塑乡村风貌、激活产业动能、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仍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结构性挑战,亟待我们进一步深刻把握“千万工程”经验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集成推进,开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新局面。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省级顶层设计与统筹力度,引导各地把握“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的系统性要求、融合性内涵,摈弃单点突进的传统思维;构建“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把融合成效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激励统筹发力、系统施策。

  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效能提升,关键在于构建以成熟适用技术为支撑、优势场景为先导的数字应用体系,形成“技术驱动、场景引领”的发展逻辑。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建设省级“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智慧管理平台,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全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治理工具,开发集成村务管理、便民服务、产业监测等多功能应用终端,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和协同效率,激发村民参与的内生动力。

  实施分类指导。“千万工程”立足山区、平原、丘陵等地形差异,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纯农业村庄,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开展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标准有高有低、不搞整齐划一。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对先行县,要支持其在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全域融合标杆;对建设县,要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培育和功能配套补齐,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对一般涉农县,要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基础,创建示范点。积极引导县域村庄分类发展,明确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等村庄功能定位及其发展路径,积极探索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统筹整合村庄资源资产的整村运营协调机制,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深化跨区域合作。我省提出因地制宜打造赣东北、赣中、赣西南、赣南等4个“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区。我们应主动对接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周边省份的联系,加强浙赣、粤赣、湘赣乡村协作。赣东北先行区应发挥紧邻浙江优势,探索“经验输出+资本合作+市场共享”模式,共建浙赣美丽乡村示范带。赣中先行区要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强化区域集散和服务功能,增强对全省文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赣西南先行区可以联合湖南等地,整合红色资源,大力推进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赣南先行区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通优质生态农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供应链条,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

  构建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共同富裕,关键在于积极构建关系稳定、联结紧密、权责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可控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机制保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县域培育多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吸引人才、资本向乡村集聚。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联农带农作用,实现集体强与农民富的有机统一。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农业等多元利益联结模式,确保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强化乡村项目的市场化运营能力培育,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好更要管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受益。

  李剑富

  (作者系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