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田园综合体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浮梁高岭文化村“国企+农村”联动助振兴

2025-10-20 10:18 阅读
江西日报

  大江新闻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景萍、曹小武)金秋十月,浮梁县鹅湖镇的高岭文化村景区内,穿汉服、提鱼灯的游客往来穿梭,唐宴、古乐等体验项目让人流连忘返。层林尽染的生态美景与热闹的文旅活动交织,构成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高岭文化村,是景德镇国有独资企业黑猫集团依托浮梁“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生态底蕴,投资建设的省重点项目。漫步景区,13.6公里的旅游环路串起了一个个农文旅项目。浮梁茶海层层叠翠,制茶体验馆清香飘散;高岭花海四季斑斓,婚纱摄影基地见证浪漫;唐风建筑群“大唐茶市”里,沉浸式演出再现古丝绸之路茶贸盛景……这些农文旅项目不仅吸引游客驻足,更重塑着乡村产业形态。

  近年来,高岭文化村项目通过“国企+农村”党建联动,推行“三权分享(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股分红(资源股、资金股、技术股)、三手合力(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百姓勤劳之手)”模式,整合资源、统一品牌。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该项目完成近万亩土地流转,并对其中4500亩农田实施高标准改造,有效提升农业效益,辐射带动周边2万亩农田发展订单农业。

  “当初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抵触情绪比较强烈,项目施工时碰倒了一棵树都可能引发纠纷。”回顾2018年项目启动时的情景,景德镇开门子文旅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农业板块负责人曹承刚感慨万千。面对群众疑虑,项目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提高租金并承诺二十年不变,还对低产田、冷浆田进行土壤改良。

  改变随之而来。曾经低产的冷浆田变成智慧农园的肥沃土壤,黄桃等水果卖到40元一公斤仍供不应求,村民们也从中发现了致富的契机。记者来到高岭文化村景区采访时,49岁的鹅湖镇鹅湖村村民李平德正带着游客采摘猕猴桃。之前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后来到家门口的景区就业,从果园管理员做起,如今已承包景区350亩果园,带动60多名村民就业。

  “感谢公司给我就业机会。”李平德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笑道。如今的他,不仅学会标准化种植技术,还拓展旅游采摘业务,年收入较外出务工时翻了两番。在高岭文化村景区,像李平德这样实现职业升级的村民不在少数——有的在景区学成技术后自种农产品直供企业,有的直接参与景区林下经济开发,有的转型旅游服务当起解说员,有的还成为景区的舞蹈演员。

  目前,高岭文化村项目已打造浮梁茶海、幸福里小镇、智慧农园等多个功能板块,形成集生态农业、瓷茶文旅、论坛培训、康养旅居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项目累计提供近2万人次务工机会,帮助周边6个乡镇近500户村民年均增收超1万元。

  “之前,景区遭遇洪灾,曾经有抵触情绪的村民都自发扛锄头帮忙清淤,场面令人感动。”曹承刚感慨,“从‘找麻烦’到‘主动帮’,这样的转变,正是项目真正扎根乡村的最好证明。”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