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县打造500余个来料加工点,带动70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一个个加工点,托起百姓增收梦
“哒哒哒……哒哒哒……”金秋时节,飞天谷·上饶新零售电商产业园内,缝纫机的声响如轻快的鼓点,在车间里交织成动人的乐章。工位前,员工们手指翻飞,一块块布料在手中流转穿梭,一个个成型的箱包便从流水线上跃然而出。这样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如今在横峰县的乡村院落、产业园区里随处可见。
“以前常年在外务工,一年到头见不着孩子。现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可挣四五千元,还能给娃做晚饭。”正埋头赶制订单的兰英,手里的活没停,眼角眉梢满是藏不住的踏实与满足。她的这份幸福感,正是横峰县来料加工产业“暖民心、促就业”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横峰县将来料加工作为破解群众“就业难、增收慢”问题的关键抓手,以精准服务为产业发展搭台铺路。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起步缺资金、扩产缺底气”难题,当地牵线金融机构,推出专项低息贷款政策,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已为80余家来料加工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52万元,用真金白银帮企业闯过“资金关”,撑起发展信心。
“2021年刚回到家乡横峰创业时,我就遇到了资金难题。”江西猎鹰体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成龙回忆。幸运的是,朋友提醒他“就业之家”有贴息贷款政策,他立即提交申请,没多久就拿到了60万元贷款。“这笔钱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如今,他的公司每月订单额达80万元,带动近40名乡亲在家门口就业。
资金“输血”跟上了,技能“造血”也紧随其后。横峰县精心构建“政府引导、机构承办、企业参与”的技能培训体系,聚焦缝纫、编织等与来料加工产业高度契合的实用领域,推出免费或补贴式培训课程。这样“按需配送”的培训,不仅让乡亲们掌握了一技之长,更为当地企业精准输送急需的熟手技工。同时,当地还常态化组织专场招聘活动,推动人岗精准匹配。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来料加工企业输送熟练员工800余人,实现了群众增收与企业发展的共赢。
横峰县还进一步优化全链条服务保障,为来料加工产业筑牢发展根基。一方面,整合盘活乡镇闲置厂房、村集体闲置物业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来料加工点,同步提供场地协调、水电接入等配套服务,让加工点“建得起来、用得顺畅”;另一方面,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场地、用工、运营等需求,实行“一对一”全流程帮扶,助力企业稳步扩大生产规模,持续释放就业岗位。
政策托底、服务给力,让横峰来料加工产业跑出了“加速度”。如今,当地来料加工产品已涵盖箱包、饰品、体育用品等多个品类,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城市,还漂洋过海卖到韩国、德国。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加工点500余个,培育企业300余家,带动70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返乡劳动力和留守妇女占比超七成。一个个加工点,就像一个个“就业驿站”,承载着百姓的增收希望。
“来料加工点看着小,却是乡亲们的‘钱袋子’,更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横峰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建峰说,当地将依托“就业之家”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打造“横峰来料加工”区域公共品牌,让更多产品走出江西,让这份接地气、能富民的产业,稳稳托起更多乡亲的增收梦、致富梦。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