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赋能江西文化传承发展——江西参展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观察

2025-10-20 11:16 阅读
江西日报

  10月16日至18日,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山东青岛举办,集中展示全球版权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成果。这是一次交流的大会,也是一次展示的盛会,江西组团以图文视频、实物展示、互动体验、案例及表演等形式,全面展现江西版权保护的蓬勃活力——从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的成立,到抚州以版权之力保护民间文艺之花,再到万安入选2025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县、区)之一,传统技艺与现代叙事碰撞出火花。

  景德镇故事再出发

  版权保护是守卫创作火种的必由之路。景德镇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正以版权故事的生动样本,为全球版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江西参展的重要一环,16日上午,景德镇陶瓷版画发布会在江西馆召开,吴冠中、陈家泠等海派名家陶瓷版画系列在现场展出,《釉见敦煌》陶瓷版画与敦煌壁画完美结合,律动出古今韵味。

  版权赋能江西文化传承发展。去年底,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与景德镇华艺拍卖合作,第一次系统性提出了陶瓷版画概念,发布了陶瓷版画的学术及工艺标准,并面向全球首发吴冠中、吴昌硕、范敏祺、陈家泠、彭友善等著名艺术家的21款陶瓷版画作品,所有作品均参照国际版画市场标准,集版权、版数、签名于一体,旨在将陶瓷版画艺术推向全球市场,打造版权赋能陶瓷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

  把具有创新创意的陶瓷版画带到版博会,景德镇故事再生新意,引发关注。

  “以泥土在火中淬出山水,真是太美啦。”坦桑尼亚版权办公室许可与反盗版部主任娜奥米·F·蒙古雷女士站在一张陶瓷版画前,欣赏良久,连连赞叹。

  “本次陶瓷与国际版画艺术的结合和对话,是景德镇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持续深化创新、推动版权应用、讲述中国故事的又一次生动实践。”省版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陶瓷版画这项创新的艺术形式做大做强,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版博会江西馆的电子屏上,不断滚动播放景德镇版权保护故事,书写“用小写‘china’(瓷器)讲述大写‘China’(中国)文化自信”。在一楼的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好故事”展览单元,许多观众立足在“IP与创意:景德镇故事”案例展板前,体会景德镇版权故事的初心与出发。

  版权护航民间“守艺人”

  本次版博会,除了景德镇版画艺术,我省还组团了宜春洪州窑、萍乡傩面具、新余夏布绣、万安农民画、瑞昌剪纸及竹编、铅山连四纸、万年珍珠、抚州雕版印刷等非遗技艺在现场展示。

  一块布,一根木头,一片篾片,在传统艺人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是来自江西新余的夏布绣,我们以传统技艺在上面绣花,制作衣服、包包,也可以印染,以夏布绣为主角制作冰箱贴、挂画、新潮的娃娃衣服等文创。”在现场,观众被一个传统的夏布绣绣架吸引。被游客“围观”,夏布绣展位“主理人”吴婉菁边飞针走线边耐心细致介绍。

  对于参展本届版博会,正用手中篾片编织一条小蛇的瑞昌竹编“守艺人”雷保红也深有感触:“版权保护,不仅让民间工艺品获得‘身份证’,对于我们民间艺人来说,在国家级的博览会上展示创作,也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

  非遗的魅力不仅于此。在抚州展位,傩面具、合香、雕版印刷都收获了一大批现场粉丝。“第一次现场看到用木头雕刻的傩面具,感觉有远古的神秘力量传来。”来自河南的一名参展商抚摸着用红豆杉雕成的傩面具,表示有机会一定要来江西现场看一次跳傩。

  抚州市是中宣部全国首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抚州市建成全国首个民间文艺版权博览馆,在全国试点地区中编撰出版首部民间文艺大全。“中国剪纸之乡”瑞昌则以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为契机,立足剪纸、竹编、采茶戏等非遗资源,以铜岭铜矿遗址公园、铜源剪纸小镇为核心规划“非遗小镇”,搭建非遗与游客的互动桥梁。

  “版权保护可以从IP化、年轻化入手,重视用户参与创作的需求,满足年轻人精神追求的同时实现IP商业化,并持续关注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动向,以创造性的方式,为版权保护持续赋能。”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总执行刘平云对夏布绣的年轻化、IP化提出建议。

  一张农民画的“升阶”

  本次版博会,公布了全国15个2025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县、区),我省万安县入选。

  一张小小农民画,打开大大新世界。此次版博会,万安带来了农民画丝巾、农民画雨伞、铜版画、非遗明信片、农民画主题礼盒笔等20余项新文创。外国友人来到万安展位,被正在现场创作的农民画画家所吸引,忍不住纷纷下场,共同描绘“福”字。中国文化的厚重与民间绘画的魅力,让他们在现场发出阵阵笑声。

  作为本届版博会新公布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县、区),万安探索出了一条以版权激活传统、以创新引领发展的特色之路:为每一份创意发放“身份证”,累计为各类原创作品登记版权3000余项,真正实现“一作品一身份”;创新转化,让传统艺术成为“潮经济”,“公司+农民画家”模式推动该县农民画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衍生出铜版画、丝巾、笔架等文创产品;田北农民画村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文旅收入600余万元。

  赣鄱风韵,时代华章。从版博会这个窗口,我们看到千年瓷都的窑火映照当下,连四纸的脉络藏着文章风流……强有力的版权保护,让赣鄱民间文艺呈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多元文化生态。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钟秋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