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薪火相传守初心

2025-08-07 14:12 阅读
万象雷达

为深挖红色历史文化富矿,传承永不褪色的精神火炬,7月6日至7日,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跨越赣鄱大地,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到九江上善养老护理院,对话熊河水老馆长与97岁抗战老兵徐林峰。两代人跨越时空的讲述,共同勾勒出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立体图谱。

在青砖黛瓦的陈列馆内,熊河水老馆长以史家的严谨与情怀,回溯新四军在抗战中的峥嵘岁月。他指出,这支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铁军,凭借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华中敌后战场构筑起坚固防线,既有力牵制日军主力、策应正面战场,更以“革命火种播撒者”的姿态深入乡村,将救亡图存的信念深植百姓心间。谈及精神传承,熊馆长抚摸着展柜中的泛黄文件感慨:“每一件文物都是会说话的历史,希望年轻一代从这些无声记忆中读懂‘山河无恙’四字的千钧重量。”

图为熊河水馆长为实践队员们讲述抗战故事。

历史的回响,在陈列馆的展陈中激荡,更在亲历者的记忆里鲜活。告别熊老馆长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上善养老护理院拜访97岁的抗战老兵徐林峰老先生。

阳光里,徐林峰老人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回忆起当年参军的历程,老人颤抖的双手比划着当年握枪的姿势,将队员们带回硝烟弥漫的战场。从10岁随军转战到12岁投身宣传战线,从淮海战役的枪林弹雨到和平年代的默默奉献,老人用一生诠释了“为祖国而战”的铮铮誓言:“子弹打完了就拼刺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守住中国人的尊严!”

图为徐林峰老先生微实践队员们讲述抗战故事。

一位是守护历史的“活字典”,一位是书写历史的“亲历者”,熊河水与徐林峰的故事恰如抗战精神的一体两面。前者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新四军的精神丰碑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后者用九死一生的抗争,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镌刻进民族基因。两者交相辉映,不仅完整还原了新四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的壮烈史诗,更昭示着抗战精神穿越时空的永恒生命力——它既是先辈抵御外侮的精神脊梁,更是激励当代青年在复兴征程中勇毅前行的力量源泉。

图为实践队员们和徐林峰老先生及其夫人合照。

“熊河水老馆长与抗战老兵徐林峰虽处于不同岗位、经历各异,但都以赤诚之心诠释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实践队员黄昊在采访完这两位先生后感慨到。此次采访,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抗战历史的厚重与伟大,这将永远激励着他们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