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命的守护神

2025-08-08 21:12 阅读
傅晓蔚


      江西丰城白土厚泉村乡村医生雷保春,依然记得十几年前一个五月的深夜,邻村有人打电话求诊,说她丈夫喝醉了,现在不省人事。雷医生习惯地问起了症状,当得知不但头晕而且又吐又泻时,雷医生马上警觉起来,并迅速收拾好药箱,骑上摩托车赶去。一到患者家,便证实了自己最初的患者是中毒的猜测。他马上一边挂吊针,一边开始准备洗胃工作,并同时叫人打电话向市120中心求援。当看到患者洗出来的污物,有野山菇的碎渣,并得知患者,今天去帮5里外的丈母娘家耕田,吃过晚饭后回来的。雷医生马上叫患者妻子给她娘家打电话,但电话一直没人接,患者妻子说,平时就是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和7岁的侄子在家。雷医生顿觉得情况不妙,他一边打电话给那村乡村医生,叮嘱他火速赶去,如果一旦有情况,作必要处理,同时又报120告之情况。结果正如他所料,由于老人和小孩的抵抗能力差,当时情况万分危急。由于抢救及时,最后三个人都化险为夷。市院抢救的医生说,真是太险了,如再晚一点,那后果真不敢想象……
记得还有一次巡诊时发现邻村一位80多岁留守老人昏迷,老人平时有高血压,通过半个小时的处理老人苏醒过来,老人声音嘶哑,眼含泪水说他三天前就头昏爬不起床,因为独居老屋,村里大部分都迁新居了,所以呼叫了三天都没人回应……
     至今雷医生还保持着每天巡诊的习惯,经常去所管辖的村庄看看,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和他们聊聊天,他说在和他们的朝夕相处中,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亲人。在外打工的家属们除了留守的老人、小孩的头疼脑热,其他一些生活琐事也会联系雷医生帮忙……
有一天,天刚亮,江西丰城筱塘瓜埂村乡村医生卢江平悄悄起床,向村头的猪圈走去。待喂猪、清扫卫生一切工序完成后,便骑着摩托车去邻村对昨晚的病人进行复诊。回来已是早上9点多钟。匆匆吃完饭后,便拿着镰刀下田割禾。时值秋收,为了节省,他家的稻子没像别人一样请收割机收割。这时,妻子已割完半垄田,一排禾还没有割到头,他的手机响了,说是2里外的村子,有个小孩发高烧,昨晚就烧了一夜,还是今天上学时老师发现的。像这样的情况并不新鲜,村子里年轻的、年壮的都外出了,留下老老小小留守家中,又值农忙季节,大人们自然没有功夫照顾小孩。卢医生不敢怠慢,马上放下手中的镰刀,背着放在田埂的药箱,向停放在机耕路旁的摩托车走去。老婆不免又埋怨起来,可埋怨归埋怨,谁叫丈夫是名乡村医生呢?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父母年岁已高,一双儿女又在读书,家里主要劳动力就是他妻子啦。平时家里收入不高,看到村子里外出谋生的人,一年年光景好起来,妻子少不了一些怨言。但是妻子也知道,附近七邻八村还真离不开他。于是家里养了几十头猪,也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卢医生是午后回到家里的,端起饭碗刚吃到一半时,又接到出诊的电话,原来是黎家村的一个老人的哮喘病又患了,卢医生清楚该老人已有七十多岁,又有高血压,心脏功能也不太好。他放下碗筷,检查药箱里的药品,然后飞快地赶去。守着老人打完了三瓶点滴后,再顺便去了周家、余家又走了一趟,因为那里分别有二位老人血压不稳定,他要免费帮他们测血压。回家里时夜幕已降临了,屋里已有两三个病人在等待他。卢医生说,自己已经和500多户签约了,自从实行“签约医生”制,繁琐建档工作只有留在晚上做,如遇到集中体检还要逐个通知到点上去。实行“签约医生”制,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责任,但看到乡亲们享受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时的幸福模样,卢医生由衷的高兴。
二十多年来,江西丰城白土谢坊乡村医生刘逢春,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不知用坏了多少辆,一件雨衣,风雨无阻,一手提式充电灯,点燃了无数个生命的希望,一个特大出诊箱,盛满了数不清的情和爱,一颗拳拳之心,像点燃的发动机一样,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山乡的大路和小道上……
     他90年从丰城市卫生学校乡村医师班毕业,由于平时刻苦努力,实习时被推荐到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这里不但病人多,还可以观察每个病情的治疗过程,大大增长了他的临床知识。
     次年,本市医疗系统在他家所在的乡镇开展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他被当地卫生部门选中并分到自己所在的村合作医疗点。当时,共有三名医生,其他两名都是从事了二十多年的老乡医,所管辖的有三个村委会,二十多个自然村。刚来时,大家并不信任他。每次,当他一个人在诊所时,患者马上就会返回。待第二天上班时,再来找其他医生。尽管这样他还是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工作点……
     九十年代的当地很贫困,也有个不好的风气。遇到烦心事想不开,便往往喝农药一了百了,特别是在七八月份农忙时,此事便接二连三的出现。甚至当地流传“毒药鬼”缠身的说法。他所在的村子,因离医院远,天气炎热,加上路又不平,所以中毒者往往丧失了抢救的最佳时机,经常是人还没有送到医院就十有八九死在路上。自从他来到医疗点后,就备有洗胃器及抢救药品。一旦遇到情况,他一边叫人用车子火速送乡医院,一边为患者洗胃及打吊针解毒。而以往遇到这种事,除简单灌些尿液或脏水让患者呕吐后,便匆匆送往医院。他的这些措施,打破了先例,奇迹般地把患者救了过来。
      几十年如一日,刘医生不但本村的还有数十里外村的,只要有个头痛脑热的,一个电话打过来,无论是白天或风雨交加的夜晚,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他都能准确无误地上门服务……
       他说,读卫校时老师讲过,在某地区从医者入行时,都要举行一个庄重的仪式:一、靠近燃烧的火堆,满身汗水,把脸抹黑。意思是时刻心里装有火种一样的热情,不怕苦不怕累;二、仰天长啸,低头跺脚,意思是仰俯天地无愧于心;三、击打“瓷瓶”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良瓷”即“良知”是世界上最易破碎的东西,要时刻听听自己的良知是否存在。他说几十年来虽然做得不够,但自己努力地这样做……
      有一年的夏末秋初的深夜,江西丰城白土岳家桥的乡村医生黄志武在从邻村出诊回家的路上,看到闪闪的萤火虫,刹那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像见到久违的朋友。     
      这场景让他想起了儿时的时光,那时几乎没有农药,在飘荡着无边浓郁的稻香的夏夜,只要你一出门,到处可见提着灯笼的萤火虫。            那时,他和小伙伴们一到晚上,便手里拿着一个用完了墨的空瓶子,追逐着闪闪发光的萤火虫,梦想也被小小的萤火虫点亮,有的追呀追,追逐着萤火虫飞进了外面流光溢彩的世界。同样是执着的追梦者,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此刻,他手中的灯在旷野移动着,多像一只萤火虫,在黑暗里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萤火虫忽左忽右地在身边飞舞,他想他并不孤独。萤火虫在灯盏达不到的暗处给路人以光亮与温暖,自已也要做萤火虫,即使光亮那样微弱,在人们经受痛苦的黑夜,也要点亮和温暖一个个患者的心灵……
     他的一位亲戚,年轻时是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由于一次参加抗洪,潜入急流中疏通河床,结果落下了严重的哮喘病。每次病发来势凶猛,好像随时都会背过气去。每次都会叫当地一个姓李的老乡村医生来看,李医生都会仔细帮他量量体温,听听心肺,有时也什么都不做,只是平静地坐在他身边安慰他。他们离得很近很近,近得能听得到医生平静的呼吸,感受到他心脏舒缓而有力地跳动,那同样平静的语言,压过人世间所有的声响。每次都是待亲戚病情平稳后,李医生才离去……事隔多年母亲还常会说起,并告诫我要做他那样的医生。
      这些是这几位乡医生平时工作的几个片段,也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生活和工作真实的写照。如果要说有什么特别的话,那就是,这几位乡医某年的365天中某天琐碎的工作,刚好被笔者记录下来了,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人们知道乡村医生的辛苦和不易,同时懂得到他们工作的意义。如今的乡村医生不是原来的赤脚医生,他们有文化,人生也有更多的选择,有的在基层滚打摸爬出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肩扛家庭重负,同样可以跟他们同龄人一样走出乡村去更广阔的天地。但他们选择留守乡村,选择了乡村医生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艰辛与孤独。
      也许你认为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做的。是的,他们算不上伟大,但他们比其他人更懂得,我们所过的每一个今天,都是患者与病痛抗争的人渴望的明天,乡村医生们心存善爱地守护着乡村,是乡村健康的守门人,更是乡村生命的守护神!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