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创新叙事--吕元瓷板画

2025-08-08 22:31 阅读
瓷板画

晓晨/文

在当代艺术的多元格局中,吕元的瓷板画打破传统瓷板画的既定范式,以开创性的姿态迈向当代艺术领域,成为传统工艺与当代观念深度融合的典范。吕元是瓷板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人物,他作为第一位从传统走来并成功跨越到当代艺术领域的瓷板画家,放弃具象描绘,转而探索更为抽象、深邃的艺术表达,这一转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以材料本体语言表达观念

传统瓷板画中,材料大多仅作为呈现具象画面的基础媒介,而吕元却赋予了材料全新的生命力。他通过反复的实验与探索,独创“紫金色系”釉上彩 。这种釉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服务于具象造型的装饰元素,在他的《&-》系列作品里,紫金色的金属光泽和丰富层次变化,成为“连接”“融合”等抽象观念的视觉符号。例如在该系列某作品中,紫金色线条相互交织、缠绕,仿佛是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与交融,直观地向观者传递出一种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念。

同时,吕元对釉面开片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巧妙运用。在《禅荷系列》中,釉面开片所形成的裂纹和自然脱落,不再被视为烧制过程中的瑕疵,而是与窑火天人和一共同完成的伟大创作,被转化为时间流逝、生命沧桑的隐喻。这些裂纹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让静态的瓷板承载了动态的历史感,每一道裂纹都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使材料本身成为观念表达的核心参与者。这种对材料本体语言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运用,让瓷板画从传统的工艺制作层面上升到当代观念艺术的高度,极大地拓展了瓷板画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力。

禅意写意表达的独特呈现

吕元是第一位将禅意写意表达引入瓷板画的艺术家。他以“荷”这一传统意象为切入点,在《禅荷系列》作品中,剥离荷花具体的自然形态,运用独特的釉色渐变和开片肌理来展现生命的循环往复与生生不息。画面中,没有对荷花的细致写实描绘,取而代之的是通过釉色的浓淡变化,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仿佛能让观者感受到禅宗所追求的“空寂”之美。

在构图上,他巧妙运用留白手法,给画面留出大量的空白空间,这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处理方式,进一步强化了禅意氛围,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在内心深处体悟到禅宗“刹那永恒”的深刻意境。例如某件作品中,画面中心仅有寥寥数笔勾勒出的荷叶轮廓,周围大片的空白犹如广阔的虚空,而荷叶在这虚空中显得格外醒目,却又似乎与虚空融为一体,生动地诠释了禅宗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学思想,将传统的禅意美学以当代的艺术形式完美呈现。

以符号解构为世界对话

吕元大胆地将西方文本符号“&”引入瓷板画创作,并通过东方书法的浓墨笔触对其进行重新演绎。在《&》系列作品中,“&”符号的线条婉转缠绕、刚柔并济,既保留了其原始的“连接”意涵,又融入了东方哲学中“和”的深邃内核。这些线条以类似书法笔势的枯湿浓淡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视觉韵律,仿佛在讲述着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包容的故事。

通过这种符号解构与重构,吕元构建起了跨越文化边界的对话空间,让瓷板画这一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能够与世界其他文化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例如在国际艺术展览中,他的作品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大家虽然语言不同,但都能从作品中感受到“连接”与“共生”的普世价值,使得瓷板画从传统的地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艺术舞台的中央,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为传统工艺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吕元瓷板画在当代叙事上的创新实践,是对传统瓷板画艺术的一次全面革新。他从材料、表达手法到文化内涵等多个维度进行探索与突破,使瓷板画这一非遗艺术形式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为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与力量。

欣赏吕元作品搜索“吕元瓷板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