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三下乡”团队深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曾涛、尹先胜、刘良坪) #暑期“三下乡”#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赣苗连心团12名志愿者走进云南禄劝红军小学组成的“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团抵达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团队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血脉”为主题,通过参观禄劝红军小学、开设红色文化课程等系列活动,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教育。
探访学校红色印记,启幕禄劝希望新章
禄劝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区,红军小学更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2025年7月10日上午,党委书记申建军、杭永东同志率赣苗连心团赴红军小学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并详细了解该校办学历史、发展现状及特色成果。在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志愿者们了解到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红军小学是一所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的特色学校,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核心,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是以廉洁文化为载体,同时通过“红军小伙房”劳动实践、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推动廉洁文化向校外延伸。党委书记强调,要深入弘扬廉洁文化与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红军小学依托禄劝地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此外,学校还与上海文达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等学校开展跨区域研学合作,通过“红军小伙房”劳动实践、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推动廉洁文化向校外延伸。

禄劝作为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的重要纪念地,红色底蕴深厚。团队来到禄劝红军小学,这所承载着当地革命记忆的学校,校园内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英雄事迹长廊等红色景观,无声诉说着80多年前红军在此留下的革命足迹。在申书记和杭副书记的带领下,队员们仔细聆听“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光辉战例,重温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观看校史陈列馆中珍藏的老照片、革命文物,深刻体会到禄劝人民与红军结下的深厚情谊。“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党员的初心。”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厚重的革命文物,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史诗。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生动诠释了党员的初心使命,为新时代青少年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团队成员小卢在参观日志中写道,“这里的红色资源,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红色文化润心田,青春奋进正当时
为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团队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志愿者们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红色经典与地方革命史书籍。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围坐一起,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惊险传奇和红军战士在云南的感人故事“原来红军爷爷们就在我们家乡的江边打过仗!我要像书里的‘小红军’一样勇敢!”一位四年级彝族学生在分享会上激动地说。书页翻动间,长征的壮阔史诗与家乡的红色记忆深深镌刻进孩子们的心田;志愿者们发挥专业特长,开设“红歌传唱小课堂”,不仅悉心教唱《少年军号哒哒响》、《出发歌》、《少年忆红军》等曲目,更创新性地融入彝语教学片段,并深入讲解歌词背后“红军长征过禄劝”的厚重历史“原来红军爷爷们就在我们家乡的江边打过仗!我要像书里的‘小红军’一样勇敢!”一位四年级彝族学生在分享会上激动地说。书页翻动间,长征的壮阔史诗与家乡的红色记忆深深镌刻进孩子们的心田;在“我心中的英雄”绘画课上,孩子们用五彩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红军形象,稚嫩的笔触中传递出最纯粹的敬意;红色文化课堂上,志愿者们用生动的讲述,将聂耳与国歌、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精神的力量。

红军小学里,一场特别的“红色故事会”正在进行。几名学生化身红色宣讲员,向志愿者们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他们的声音虽然稚嫩,但讲述得十分认真,眼神里充满了敬佩。这些宣讲员都是自愿报名参加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排练讲述,就是希望能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在他们的讲述中,长征精神的坚韧、星星之火的信念、保家卫国的担当都变得鲜活起来,红色精神也像种子一样,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期间,队员们还与红军小学的教师们开展座谈,围绕“如何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进行深入交流,形成了一系列实践建议。“大学生们的到来,为我们注入了新的思路,也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力量。”红军小学教导主任感慨道。
此次“三下乡”活动,既是高校学子践行“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要求的生动实践,也是禄劝红色文化传承的一次有益探索。志愿者们看到了文化在传承中延续、在交融中发展,更看到了红色精神在少年一代中的传递。这些鲜活的场景,让“传承”与“发展”有了更生动的注脚,团队负责人表示,将把在禄劝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校园,带动更多青年学子了解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同时持续关注乡村教育发展,用实际行动为红色土地的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赣苗连心团
投稿人: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