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大学子"三下乡"实践:在共青城红色热土上汲取乡村振兴力量
近日,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低空筑梦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共青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通过深入了解共青城从垦荒创业到创新发展的奋斗历程,同学们不仅接受了深刻的红色教育,更从中汲取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

博物馆内,一件件展品静静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泛黄的垦荒工具、记录着艰辛劳作的老照片,无不向同学们展示着当年垦荒者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垦荒精神。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用双手开垦出万亩良田,将“共青精神”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共青羽绒产业从耕耘中起步,先辈们怀揣着对匠心的坚守、对发展的热忱,在一针一线、一羽一绒里,锚定“让温暖传递”的初心,闯出产业天地。大家通过沉浸式体验旧式羽绒加工,深入领悟先辈们“坚忍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精神。

在参观红色文创展区时,同学们对陶瓷、丝织等文创展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大学生们从中领悟到,创新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如前辈们以开拓精神将陶瓷等红色产品打造为特色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同样需要以创新思维挖掘乡村红色资源,探索“红色+研学”“红色+旅游”等融合模式,让红色陶瓷文化焕发新生机。通过文创产品开发、沉浸式体验场景搭建,让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看到复刻的板鸭厂成立场景、泛黄的营业执照、手工腌制工具与老照片,生动还原了20世纪创业者抓住食品加工浪潮,将共青城板鸭打造成特色产业的艰辛历程。这座承载着开拓精神的博物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当年前辈们抓住食品工业化机遇创办板鸭厂,如今低空经济正成为新风口!”在参观现场,团队成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发现,从传统产业崛起到新兴领域开拓,创新与突破的基因一脉相承。结合当下政策利好与技术发展,队员们尝试以低空经济为入点,围绕无人机低空经济等方向,为共青城绘制产业升级蓝图。

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看到了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伟大情怀。这让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垦荒精神的重要使命。

通过此次研学,同学们深受教育和启发。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垦荒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在接下来的"三下乡"实践中,团队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低空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以科技力量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要以共青城建设者为榜样,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让青春智慧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彩。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程详志、熊雨烟 #暑假“三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