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狮灯传承之路
今日上午8时,安徽财经大学与华北电力大学 联合调研团队从出发地启程,历经三小时车程,于11时许抵达江西省吉安市东上乡虎爪坪村林氏宗祠。恰逢宗祠内正举办大型活动,为高考优秀学子颁发助学金,调研团队借此契机,深入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堂狮灯的传承现状。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在第三个流程全堂狮灯表演开始前,调研团队成员主动与周围村民及嘉宾交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一对一深入访谈等形式,围绕全堂狮灯的传承方式、年轻一代参与度及数字化推广等问题展开调研。 据了解,全堂狮灯的传承方式已从传统的家族传承拓展至师徒传承,但年轻传承人数量仍显匮乏,目前仅有一位初二学生和一位8岁孩童投身其中。村民们坦言,由于孩子们长大后多外出求学,坚守传承的多为中老年人。不过,对于调研团队提出的以数字化技术宣传推广全堂狮灯的想法,村民们均表示大力支持。作为国家级非遗的承载者,他们深感自豪,且全村人都对全堂狮灯极为重视,每逢重大活动,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访谈中,那位初二男孩的话语令人动容。“我不学以后真就在我这代断了,所以我肯定会认真学”,他还提到学校已开设全堂狮灯相关课程,为这项非遗的传承注入了一丝青春力量。村民们对全堂狮灯的热情似火,积极分享与之相关的故事与感悟。调研团队还偶遇了一支由爱好者自发组建的乐团,成员们专程前来表演,团队成员周友丽与他们共同合唱《映山红》,在歌声中深切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客家人的淳朴热情。大家在拉家常中,也体会到 虎爪坪村宗族的团结一心——筹备此类重大活动时,村民们人人参与,凝聚力十足。

活动结束后,调研团队有幸与林文辉老师交流。尽管事务繁忙,林老师初见团队成员时便热情招呼大家坐下,并耐心说明情况。随后,他欣然接受了安徽财经大学与华北电力大学的联合访谈,对团队提出的问题知无不言,详细介绍了全堂狮灯的传承现状与面临的困境。团队也观察到,目前全堂狮灯的数字化进程较为缓慢,村民们对数字化的认知多停留在视频传播层面。此外,调研团队还近距离感受了全堂狮灯的道具,包括舞狮、舞龙器具及刀等。

最后,调研团队与林文辉老师及全堂狮灯其他表演人员合影留念,定格下这段充满意义的调研时光。此次虎爪坪村之行,让团队对全堂狮灯这一国家级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探索其传承与推广路径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