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红色赣南,赓续精神血脉
近日,南昌大学“香樟研行”蜂拥而治 万无一虱生物灾害与安全团队一行赴赣南革命老区,在赣州市宁都县、章贡区、兴国县三地开展“寻根红色赣南,赓续精神血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激活红色基因,以跨域支部共建凝聚发展合力。
在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赣州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支部开展共联共建活动。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党员、“香樟博声”宣讲团讲师陈支航以“牛为什么长两只角”的形象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党的纪律建设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义。她用风趣口语化的语言传递了永葆初心、心怀敬畏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将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现场互动频频、掌声阵阵。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对宣讲内容给予高度的肯定并表示,“参加这次活动收获满满,让我深刻认识到党纪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自觉地遵守党纪,以务实的作风服务人民群众。”
在小布镇胜利广场,实践队员们凝神驻足于一面镌刻着历史回响的墙壁前。那饱经风霜的石面上,七个遒劲大字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如钢铁般坚定。队员们仰望这穿越时空的忠诚印记,深切感悟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穿越时空的信仰烙印,无声诉说着“前事”的艰辛与抉择,更昭示着“后事”的担当与方向。

踏入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肃穆之气扑面而来。实践队成员们在烈士姓名墙前肃立默哀,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用青春和热血浇铸的壮烈史诗,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为了心中信仰与民族未来,义无反顾地走向烽火硝烟。玻璃展柜中,一封字迹模糊的绝笔家书、一只锈迹斑斑的军用水壶、半截嵌着弹片的皮带……这些静默的遗物,仿佛被时光淬火的钢,无声诉说着“革命何须怕断头”的凛然气节。走出纪念馆,阳光照亮墙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先烈们用生命守护的河山,如今生机盎然。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是对英灵最深切的告慰,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赓续红色血脉,让信仰之火生生不息,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理论宣讲的实地练兵场,更是青年学子的精神淬火炉。南昌大学研究生将持续凝聚奋进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熔铸如磐信念,于赓续精神血脉中砥砺报国初心,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行动自觉回应老区期盼,用青春智慧谱写红土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