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爆火:一场“人间烟火”的胜利

2025-10-08 19:51 阅读
发哥发微

2025年秋天,景德镇一个炸鸡排的摊主火了。

他叫李俊永,人称“鸡排哥”。一句带着“译制腔”的“做完你的我做你的”,让他和那份六年不涨价的6元鸡排,一起冲上了热搜。

没有团队,没有剧本,这个普通的街边摊主,为何能搅动全网情绪?当我们拨开流量的迷雾,会发现这并非偶然,而是一场关于“真实”的胜利,是“人间烟火”对“流量套路”的一次漂亮突围

一、他戳穿了“滤镜”,让我们看到了“原图”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精心修饰的时代。刷短视频,看到的是滤镜里的完美生活;看直播带货,听到的是精心设计的话术。很多东西看着很美,却总感觉隔着一层玻璃,少了点温度。

“鸡排哥”,就像一张未经任何修饰的“原图”。他的形象,是油锅前的汗水,是旧围裙上的油渍;他的真诚,是为学生便宜一块钱的实在,是收摊时把剩鸡排递给夜归人的自然。

他让我们看到,在算法和流量的世界里,最打动人的,不是最完美的,而是最真实的。这份真实,就像一股清流,冲破了被各种“人设”和“滤镜”包裹的网络空间,直接滴进了大家疲惫的心里

二、他守住了“本分”,反而成了“稀缺”

面对一夜爆红,“鸡排哥”的选择让很多人觉得“傻”:别人劝他开直播,他说“赚买菜钱足矣”;有人想找他加盟,他怕“炸不好”而拒绝;下午四点半,他不再接散客,雷打不动。

在这个追求“快钱”、什么都想“变现”的时代,这种“轴”和“傻”,恰恰成了一种最稀缺的品质

他不玩“饥饿营销”,不搞“限量抢购”,他的经营哲学简单到只有一句话:“炸不到位,我无法原谅自己”。这份对自家手艺的敬畏,对日常生活的坚守,在浮躁的风气中,显得如此珍贵。他守住的不仅是一个小摊,更是一种“我本分,你放心”的朴素信任。

三、他提供了“情绪”,而不只是“食物”

年轻人排长队,真的只是为了那一块鸡排吗?或许不止。

他们是为了亲耳听一句“这波操作还在我的掌控之中”,是为了在现场感受那份在油锅前不慌不忙的从容

“做完你的我做你的”,这句带着点滑稽的口头禅,说中了多少打工人的心声?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自己——工作连轴转,生活忙到飞,但依然在努力维持着表面的秩序,苦中作乐地说一句“还行,hold得住”。

“鸡排哥”卖的,早已不只是鸡排,更是一种“被理解、被治愈”的情绪价值他成了大家的“嘴替”,用他自己的方式,替所有努力生活的普通人,说出了那份坚持和不易。

四、他的背后,站着一座叫“景德镇”的城市

“鸡排哥”不是凭空出现的,他的背后,是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的深厚底蕴

这座城市,千百年来信奉的是“匠人精神”,是“器不厌精,工不厌细”。在这里,手艺人人敬,老实人不亏

正是这座城市对“慢工出细活”的尊重,对“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崇尚,才容得下“鸡排哥”这样为一个6块钱的鸡排“较真”九年的人。景德镇的窑火,烧了千年,烧的是瓷器,炼的也是一种“不糊弄”的匠心。

“鸡排哥”的油锅,不过是这千年窑火在当代市井中的一次微小延续。

五、发哥发微:平凡的坚守最动人

“鸡排哥”为什么能火?因为他让我们看到,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世界上,最持久的力量,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坚守里

他的走红,是一场“人间烟火”的胜利。它告诉我们,真诚,永远不会过时;踏实,永远值得尊敬

流量会过去,热点会冷却。但只要我们内心依然渴望真实、珍视真诚,那么,街头巷尾就永远会有“鸡排哥”这样的光。

而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该围观和珍惜的风景。

文章首发于大江号,如需转载或授权,请联系作者。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