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还有另一个武夷山

2025-10-12 17:57 阅读
发哥发微

你所知道的武夷山,是竹筏轻荡九曲溪,是云雾缭绕天游峰,是岩骨花香大红袍,是光影交错的《印象大红袍》……它在福建,声名远播,游人如织。

你所不知道的武夷山,藏在江西的深山密林里:那里没有喧嚣的人潮,却有华东之巅的壮阔;没有璀璨的灯光秀,却有万年延续的生态密码;它不常被提起,却默默支撑着整条山脉的脊梁。

同一座武夷山,两个“平行世界”。一边是诗意栖居的旅游胜地,一边是静谧无言的生态净土;一边在聚光灯下惊艳全国,一边在群山深处守护中国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当我们谈论武夷山时,不该只记住一个名字、一张照片、一杯茶香——更该读懂它跨越两省的双重身份,看见那被忽略的另一半光芒

这,才是完整的武夷山。今天,就让我们跨越认知的界限,重新走进这座横跨两省的壮丽山脉

一、“双遗”之名福建,山水之魂连江西

提到武夷山,福建南平的武夷山风景区,无疑是最闪亮的名片。这里是全球首批“双遗产”地,汇聚丹霞奇观、亚热带森林、朱子理学源头与武夷岩茶原产地于一体。天游峰云海苍茫,九曲溪轻舟摇曳,大王峰巍峨入云,水帘洞飞珠溅玉——每一幕皆如诗如画。近年来,当地更推出“文明旅游奖励机制”“全域无垃圾行动”等举措,让青山绿水间更添文明底色。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武夷山脉全长约550公里,北起江西铅山,南抵广东饶平。其主峰——海拔2160.8米的黄岗山,正坐落于江西铅山境内。这里被誉为“华东屋脊”,不仅是整条山脉的地理制高点,更保存着中国中亚热带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是黑麂、黄腹角雉、南方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天堂。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球同纬度带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堪称生态“诺亚方舟”。

可以说,福建武夷山是走向世界的“形象窗口”,而江西武夷山则是维系生态本底的“绿色根基”。一脉相连的山水,在闽赣之间演绎出不同使命:一个承载诗与远方,一个守护自然原真

二、茶香飘在闽北,茶路源起赣东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岩茶的传奇,在福建孕育,在闽北飘香。大红袍、肉桂、水仙……每一片茶叶都蕴藏着岩骨花香,传承千年制茶智慧。如今,武夷山更以“茶文旅融合”为径,打造“武夷茶宴”“茶足径”“识茶闻香”等沉浸体验,让游客品茶之余,更读懂茶的文化与生活。

然而少有人追溯,江西上饶的铅山、广丰一带,同样是武夷茶文化不可分割的延伸。铅山在宋代即为江南四大茶市之一,河口古镇曾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昔日,武夷茶叶经桐木关古道运出,翻越黄岗山进入铅山,再沿信江入长江,远销欧亚。这条贯通中外的茶路,起点实为闽赣共筑。

至今,江西武夷山区域仍保留着古老的制茶技艺与生态茶园。桐木关一带的正山小种红茶,正是从这里走向世界,成为红茶鼻祖。茶香虽盛于福建,茶路之远,却始于江西的山川与河流。

三、游人如织在南麓,秘境深藏于北岭

每逢假期,福建武夷山景区南门人潮涌动,天游峰台阶上游人接踵,竹筏码头排起蜿蜒长队。为优化体验,当地推出“登山助力机器人租借”“多语种讲解器免费配备”“轻微违章劝导不处罚”等暖心服务,力求让每一位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而在山脉北麓的江西一侧,却是另一番天地:人迹罕至,林海苍茫。这里没有喧嚣的旅游团,只有原始森林的呼吸与溪涧的轻吟。江西武夷山保护区实施严格的生态管控,核心区禁止随意进入,科研监测与生态修复是这里的常态。也正因如此,这里才保留了一片真正的自然净土

近年来,江西也在探索生态旅游的可持续路径:推出“武夷侠数字户外运动平台”,将徒步与武侠主题融合;开发溯溪、观鸟、自然教育等轻量生态项目,吸引高品质户外爱好者。这里不求“流量”,而重“质感”——让自然回归本来面貌,让人在静谧中重新思考与山的关系。

四、文化在福建立言,精神在江西铸魂

福建武夷山是理学名山。朱熹曾在此讲学著述四十余载,《四书章句集注》影响中国思想七百年。武夷宫、止止庵、朱子巷……处处遗迹皆闪烁着“理在气先”“格物致知”的哲思光芒。如今,武夷山以“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为理念,将传统理学融入现代旅游场景,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江西武夷山区域,则承载着另一种精神高度——红色记忆。铅山是革命老区,方志敏曾在此领导赣东北苏区斗争。山中留存的中共闽北省委旧址、红军驻地、秘密交通线等遗迹,默默诉说着烽火岁月。这里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一座精神高地。

一脉青山,两种传承:一边是千年文脉的延续,一边是百年信仰的淬炼。福建武夷山引人仰望思想星空,江西武夷山让人铭记来路艰辛。

五、你所见的风景,未见的守护

我们眼中的福建武夷山,是精心打造的旅游胜地:智慧导览、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消费补贴……一切努力,只为让游客“轻松游武夷”。从《印象大红袍》到“飞越福建”球幕影院,从茶宴体验到免费停车,武夷山正以“宠客”之心,塑造高品质旅游体验。

我们看不见的江西武夷山,则是无数护林员、科研人与志愿者默默守护的生态前线。他们穿行于密林深处,监测物种、防火巡护、修复植被。这里没有掌声与闪光灯,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正是他们的“看不见”,才成就了福建武夷山的“被看见”。

真正的武夷山,不只是一处景区,更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条绵延的文化长廊、一段厚重的历史记忆、一种崇高的精神象征。它横跨两省,连接古今,既需要福建的精彩呈现,也离不开江西的静默守护

六、发哥发微一半诗意,一半远方

武夷山,不止于福建,也不止于旅游。它是一条山的龙脉,也是一条文化的血脉。当我们赞叹福建武夷山的秀美与精致时,也请记得,在那片云雾缭绕的北麓,有一群人在为中国的生态底色默默守护。读懂了这一点,才算真正读懂了武夷山。

未来,随着闽赣两省在生态协同、文旅融合、茶道传承、数字赋能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武夷山将不再只是“两个地方”,而是一个整体品牌、一张共同答卷。我们期待,福建的“热度”与江西的“深度”能进一步交汇:让更多人沿着茶道古道,走进黄岗山的原始林海;让科技手段“破界”山岭,实现两省景区联票、生态数据共享、文化IP共塑;让“武夷山”三个字,不仅代表风景,更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

那时,武夷山将真正实现——

山南可观世界,山北可望初心;

一面惊艳时光,一面滋养未来。

 

文章首发于大江号,如需转载或授权,请联系作者。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