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长辈话当年

2025-10-17 16:44 阅读
纠结

 #重阳听长辈话当年# 桌上的搪瓷缸还冒着热气,爷爷摩挲着老花镜的金属边框,忽然说起五十年前在北大荒的日子。窗外的桂花香混着茶香,在秋阳里酿成琥珀色的时光。

"那会儿冬天零下四十度,棉鞋里要塞棉絮保暖。"他枯枝般的手指在茶桌上比划,"我们用马灯照明写日记,手冻得拿不住笔,就揣进棉裤口袋捂着。"我注意到他说话时眼角的皱纹都在颤动,仿佛那些冰封的岁月正随着皱纹舒展消融。母亲插话道:"你爷爷当年是生产队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白天扛着锄头种地,夜里煤油灯下啃书本。"

奶奶笑着添了段往事:三年困难时期她带着三个孩子在供销社当会计,每月粮票要精确到克数。"有天发现粮票少了半两,急得整夜睡不着,第二天才发现是算盘珠子漏拨了一档。"她掏出陪嫁的铜算盘,珠子碰撞声惊醒了午后的寂静。那些泛黄的粮票在玻璃柜里静静躺着,每一道褶皱都刻着温饱的重量。

爸爸说起恢复高考那年,他背着铺盖卷在考场外打地铺。"考数学时听见雷声,抬头发现是场太阳雨,答卷子的纸都被晒得发烫。"他摸着书架上泛黄的《赤脚医生手册》:"那会儿能看本《参考消息》都像过年。"窗外的银杏叶沙沙作响,金黄的叶脉里流淌着四十年前的阳光。

老人们絮絮说着往事,茶案上的老物件在斜阳里泛着微光。我忽然明白,这些故事不是怀旧的标本,而是用岁月浇筑的活化石。当年轻人懂得粮票的分量、算盘的节奏、煤油灯的温度,那些沉淀在时光里的坚韧与希望,就会在代际的血脉里汩汩流淌。重阳节的桂香年复一年,而生命的年轮永远在讲述新的故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