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最后一坛秋瓜(小说节选之二),带领孙女小芹腌制一坛酱瓜

2025-10-24 05:12 阅读
青苔社

最后一坛秋瓜

——长篇小说《酱香百年》节选片段之二

□闻君

秋光正好,斜斜地穿过武庙巷老屋的天井,落在李素英的膝前。她坐在小竹凳上,脚边摆着一个陶盆,里面是用细盐揉搓过、正微微出水的青瓜条,阳光下泛着透亮的翠色。

孙女小芹蹲在一旁,双手托腮,看得入神。

“太奶奶,为什么非要秋天的黄瓜?”小芹忍不住问,声音脆生生的。

李素英手上的活儿没停,用指腹轻轻捏起一条瓜,感受着那恰到好处的韧度,慢声道:“秋天的瓜,肉厚,籽少,经得起日头间的打磨。不像夏天的,性子太急,脆则脆矣,却存不住味道。

她说着,将沥干水分的瓜条,一条条,码进一个深棕色的陶坛里。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码一层瓜,撒一层炒香的黄豆和花椒,再淋上一勺自家酿的甜面酱。酱是深褐色的,落在青白的瓜条上,缓缓浸润开来,像时光在悄然着色。

太奶奶,您的手好像会说话。”小芹看着那双布满皱纹却异常稳定的手,它们像是有自己的记忆和智慧。

李素英笑了笑,眼角漾开深深的纹路:“这双手啊,跟你太爷爷学过打铁,在绣花厂扎过花,最后,还是觉得跟这些瓜瓜菜菜打交道最踏实。”她拿起坛沿,用一块干净的湿布细细擦拭,“做吃食,急不得,也骗不得人。你糊弄它一时,它亏待你一世。

天井里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老榆树叶子的沙沙声,和陶坛与布帛摩擦的细微声响。阳光移动着,将婆孙俩的影子拉长、变形。

小芹学着太奶奶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条瓜,想往坛里放。

“慢着,”李素英轻轻按住她的手,“心要静,手要稳。你看,要顺着坛壁放下去,别乱了里面的层次。这就像过日子,也得有个先来后到,有个规矩。

小芹屏住呼吸,依言照做,将那根瓜条妥帖地安置在坛中,仿佛完成了一个庄严的仪式。

最后,李素英取过一张崭新的油纸,蒙在坛口,用浸过水的麻绳一圈圈扎紧,打了个利落的结。

“这就好了吗?”小芹问。

“还没呢。”李素英直起有些酸痛的腰,望着坛口那个结,目光悠远,“接下来,要交给日头,交给风,交给坛子里那些看不见的小东西们去忙活了。咱们得学着等。

她将封好的坛子,搬到天井角落那片阳光最充足的地方,那里已经摆了好几个同样沉默的陶坛。

“这坛,是给你的。”李素英指着最新这坛,对小芹说,“等明年开了春,你就能尝到秋天的味道了。到时候,太奶奶可能……”

她的话没有说完,只是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孙女的头发,目光慈爱而复杂。

小芹似懂非懂,却郑重地点了点头。她看着那坛酱瓜,在秋日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里面封存的不只是瓜条和酱料,还有这一整个安静的午后,太奶奶手心的温度,以及这条巷子里,即将随风而散的、秋天的气息。

本文节选自本人长篇小说《酱香百年》,初稿完成于2016年8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