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纳万象,藏明养太和
守拙纳万象,藏明养太和
《小窗幽记》中的这段话:“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叩击着世人紧绷的心弦。当我们以过于锋利的目光剖解社会时,那些本可相契的美好、温暖的情谊,便如同受惊的游鱼,转眼便消散于澄澈冰冷的池水之中。人生的智慧,在于澄澈中保留几分浑厚,于洞见外滋养些包容。
春日里若只盯着残瓣凋零之态,便永远看不见新蕊初绽的生机;秋天若总计较枯叶飘坠之相,势必错过层林尽染的绚烂。天地从不因瑕疵而停止运转,江河不会因支流浑浊便舍弃交汇的可能。自然用四季轮回包容残缺的山川气象,才能成就完整的生态画卷。过于追求纤尘不染的完美,反而失去了万物生长的自由空间。

观人更需此种胸襟,鲍叔牙力荐管仲,虽知对方曾有临阵退缩之举,但能看到其治国安邦之大才。这份超越个人得失的格局,最终成就了齐国霸业。人与人之间若总举着放大镜检视彼此,纵使近在咫尺也会如隔天涯,唯有放下成见的滤镜,才能照见灵魂深处的光芒。
处世当如春溪载石,山涧清流从不挑剔卵石的形状棱角,只管携着它们浩荡前行,日久天长则打磨出温润如玉的质感。工作中若能效仿这般心境,便不会再有批判的刺耳噪音,而是成长的鼓舞。同事间的竞争也不再有刀光剑影,更多的是促人奋进的号角。家庭之中更要懂得“难得糊涂”的艺术,父母的唠叨藏着牵挂,孩子的顽劣透着天真,若事事都要掰扯分明,亲情怕是要变成冰冷的契约条款。
大地承载万物却不自傲其高,似沧海容纳百川而愈显深邃。当学会把精明收敛三分,将苛责宽缓七寸,生命的格局便会骤然开阔。

守拙不是愚钝,而是看遍繁华后的返璞归真;纳瑕并非妥协,实为参透圆满后的慈悲为怀。且卸下精明的铠甲,收起评判的标尺,在雾里看花的朦胧中触摸真实,于水中望月的涟漪里照见本心。如此方能与万物相契而无间,同众人相亲而不争,达天地人和之境。
--读书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