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与文脉共燃,南昌的“长红”密码
2025-10-24 16:45 阅读
拾柴

2025年国庆烟花秀吸引122万观众共赏,让南昌文旅人气再攀高峰。但“网红”到“长红”的跨越,终究要靠历史的厚度、人文的温度与美食的浓度来支撑。

历史底蕴是“长红”的根基。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滕王阁,到见证革命初心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的历史从未尘封。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通过“考古盲盒”让千年文物走进生活,2024年销量超10万盒;豫章书院焕新开放,让游客在步道漫步中触摸豫章文脉。这些历史IP的活化,让短暂的视觉冲击化为持久的文化共鸣。

人文活力是“长红”的引擎。万寿宫街区将老建筑变身非遗工坊,赣剧唱腔与年轻人的笑声在此交融,2024年接待游客超2600万人次。孺子书房、“光影八一”灯光秀等公共文化空间,既服务市民也温暖游客,实现“主客共享”的城市生态。每月的八一广场升旗仪式、年度艺术季活动,让城市热度持续发酵。

市井美食是“长红”的纽带。一碗非遗南昌拌粉,以晚稻籼米的筋道搭配秘制酱汁的鲜香,承载着南昌人的乡愁;瓦罐汤的醇厚与米粉蒸肉的软糯,构成地道赣味记忆。从珠宝街的烟火小摊到街区的老字号,美食成为游客与城市对话的最亲切语言,让“打卡”变成“回味”。

烟花易逝,文脉长存。南昌以历史为骨、人文为魂、美食为媒,正将流量稳稳转化为“留量”,书写着“英雄城”的长红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