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韵文学社十月份现代诗歌专辑
编者按
十月,当秋风开始在大地的脉络间镌刻年轮,诗歌便成了我们与万物对话的密钥。本期“秋之韵”现代诗专辑,十六位诗人的以细腻笔触,共同编织了一幅关于存在、时间与情感的星图。这些诗篇既是语言的炼金术,亦是灵魂的独白——它们以坦诚的锋芒剖开生活的表象,在词与物的裂隙间播种思想的根茎。
王红兵的《一半情诗》以殉情与绝望为双翼,将情诗升华为一场“被时间镰刀收割的兵荒马乱”,其金句“语言的粮仓里堆满语无伦次的丰饶”道尽了爱的悖论:越是靠近永恒,越需直面残缺。而二手志摩的《星光下老虎在钓鱼》则以魔幻的笔触,将现实渔猎与梦境图腾交织,让夜光漂成为“河水中最亮的星”,隐喻着人在荒芜岁月中对诗意栖居的执念。
梅焕生的《月光下的谢辞》以井与苔的意象,完成对师者的深沉礼赞;曹瑞光致山羊的颂诗则如“秋韵的号角”,在敦厚与豁达中奏响希望合鸣;陌上务虚的《成为饰品的脚镣》以刑具美学叩问时间暴力,揭示苦难与尊严的诡异共生;而园外仙子的《最痛的契约》更以“南北婚姻的瓷与风”重构文化基因,在青花角与白毛风的碰撞中,让乡愁淬炼为双语星辰。
这些诗作或凝练如刃(林欣雅《生命的波澜》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或绵长如河(梁霞《同学,我记得你》中“青春的风吹皱五十年岁月”),它们共同印证:诗歌从来不是装饰,而是刺破虚无的棱镜,是“在词与物的裂隙间播种星光”的壮举。当轻风细雨赞颂“文字淬火成钢”,当夏冉雪痛叹“布洛芬止不住独行者的心痛”,我们看见诗人以笔为舟,在存在的暗流中打捞真理的碎银。
本期专辑的深邃之处,在于诗人们拒绝浮泛的抒情,转而勘探生命底层的地质运动——无论是刘建茂对时空星斗的诘问,还是炜枫笔下寒潮中“修改春天遗嘱”的暗涌,均以意象的精准与思想的锐度,构筑了现代诗的精神标高。最终,这些诗篇如长楸所言‘以梦为饵的鱼’,游向黎明,也游向我们共同渴望的、语言所能抵达的澄明之境。
本期诗人:王红兵、二手志摩、梅焕生、曹瑞光、长楸、蔡国文、轻风细雨、刘建茂、且听风铃、林欣雅、陌上务虚、张立元、梁霞、夏冉雪、吴炜枫、园外仙子
一半情诗
王红兵(江苏)
一
在死去之前
我的每首情诗
都没有结尾
我猜想
自已若不是
死于殉情
便是死于绝望
二
含在我
唇齿间的句子
已经胜过
丰满的稻粒
你将是我这首诗中
语无伦次的
语言的粮仓
我在等时间的镰刀
收割我
兵荒马乱的一生
再为我准备好
没心没肺的来世
三
远方实在太远
像下辈子
下辈子太远了
实在等不及
它让我
还有几十年的光阴
需要慢慢浪费
你听听
我们所相信的谎言
总是那么残忍
又那么的美
枫评:王红兵老师这首诗以“未完成”的情诗为核心,透出深刻的宿命感。诗人将爱情置于生死之间探讨,“语言的粮仓”与“时间的镰刀”构成惊人的隐喻对比,既展现了情感的丰饶,也揭示了其必然伴随的消耗与绝望。坦诚而残忍,美丽又悲伤。
星光下老虎在钓鱼
二手志摩(云南)
缓缓将车停在
热电厂僻静公路
夜色苍茫 珠海
河汊纵横 我们到了
今夜就在这个桥洞边钓
小鱼很多 有时还能钓到
黄脚立 据说是世界上
味道最鲜美的鱼
后来无数夜里 总梦见
一只活蹦乱跳的老虎
又在纵横交错河汊边
漫天星光下抛出
荧荧生辉的夜光漂
满怀喜悦扬杆刺鱼
魔法般将美丽鱼儿
一条条拖曳进鱼护里
夜光漂缓缓下沉
成为清澈河水中
最亮的那颗星
星光擦亮坚毅面庞
笑容绽放孩子般开心
岁月之河浅吟低唱
万物沉睡 月光平静
光滑岁月从指尖流逝
平静清凉 如珠海月光
总在黄昏踏上征途 梦想
今夜星光灿烂鱼获满满
征袍上洒满星辉
破晓启明星一路相伴
枫评:二手志摩老师将一次平凡的夜钓经验点染成超现实的梦幻之旅。“老虎”这一意象的引入,为诗篇注入了野性的、充满生命原力的光芒。星光、河流与渔获交织,表达了对庸常生活的诗意超越,以及在岁月长河中守护内心喜悦的渴望。
月光下的谢辞
梅焕生(湖北)
金风叩开虚掩的窗棂
月光漫涌,浮起纸船
载满褪色童年
漂进这如水的秋夜
粉笔的灰烬静静盘旋
在额角刻下霜的年轮
灯下银丝如新雪凝结
站成一尊玉雕
你熟稔所有星轨的明灭
是我头顶不落的玉盘
我是石阶前承露的青苔
您是一口古井,澄澈依然
我俯身汲取清冽的琼浆
涤亮蒙尘心镜,照见远方
缄默的园丁,在夜花园
修剪枝桠、蓓蕾,新芽
守候满园未绽的皎洁
今晨,捧出玉兰的洁白
我向您深深鞠躬
献上月光凝成的诗篇 ……
枫评:岁月老师这首诗歌,是一首深情而优美的园丁赞歌。诗人以“玉盘”与“古井”喻师者之澄明深厚,以“青苔”自喻感恩之心。金风、月光、纸船等意象营造出宁静深邃的秋夜氛围,情感真挚内敛,充满了对无私奉献的崇高敬意。
纵容
青鸟(大陆)
那个钻心的名字,临水
薄凉漫过荒草
雁声,流云半倦
你倚在黄昏中,出尘出神向远方
逆水返回的事物寥寥无几
几乎辨不出本来的颜色
你只记得那里有一个人用一句誓言
圈住你一生的辽阔
你已了然
却还是守着内心的塔收拢人间
枫评:语言凝练,意境苍茫。一个被“誓言圈住一生辽阔”的身影,在黄昏水边守着一座内心的塔。诗作捕捉了某种明知是桎梏却甘愿沉溺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执着中的孤独与孤独中的坚守,充满东方含蓄的悲剧美。
致山羊
曹瑞光(辽宁)
羊吃草
忠厚的草捧上露水 阳光
和智慧的土埌
羊上山
高傲的山牵手引向山巅
和白云相望
依着大地的修炼
必然有墩厚 豁达
在诗的丛林里踱步
心揣天高淡的畅想
游过智慧的海洋
就把人生锻造得明亮
你举起一个秋韵的号角
就把情怀吹奏出希望
风声 雷声 歌声
连成了一幅合奏
情语 誓语 壮语
激荡起层层海浪
就当一块基石吧
让道路通向四面八方
就当一道色彩吧
涂抹出春夏秋春的摸样
看啊
成群结队的大雁飞着
组合成大写的人字
东南西北的风齐吹
拂过多么风光的景像
我就敬一个礼吧
虽然简单
也把这简单的敬意
奉上
枫评:小兀老师以“山羊老社长”为歌咏对象,实则赞颂一种敦厚、豁达、不断攀登的人生境界。诗歌节奏明快,意象积极昂扬(如基石、号角、大雁),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芒和鼓舞人心的力量,是一曲真诚的赞歌。
鱼
长楸(山东)
你在银河边垂钓,从清晨到日暮
而失眠是一条鱼,慢慢游向黎明
也许,应该以梦为饵
但是,你情愿带上伤疤栖息在幽深的水底
你的歌声悠扬,像山风路过
你的琴声婉约,像分针和时针拼凑起来的河流
也许你和影子是一对同行者
只有你们才是一对灵魂爱人
枫评:诗短意长,充满哲思。诗人将失眠、创作与爱情等主题融入“鱼”的意象中,探讨了现实与梦境、自我与影子的关系。“情愿带上伤疤栖息在幽深的水底”一句,道出了创作者甘于寂寞、在孤独中挖掘深度的决心。
乡村老人赶集
蔡国文(湖北)
身着上个年代的旧衣
携带双手换来的时鲜
赶早集
一双双呆滞的眼睛
期待着交易
集市没有往日的繁华
路宽人稀
卖菜的买菜的都是老人
市场少了些许活力
不缺卖菜的那几个钱
赶集是为了排解
短暂的孤寂
枫评: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当下乡村的现实图景。诗作聚焦于“赶集”这一日常行为,揭示其背后老人们深刻的精神孤寂。语言质朴,却触及了城市化进程中留守老人情感世界空洞化的社会命题,充满人文关怀。
贺山羊社长诗歌朗诵会圆满成功
轻风细雨(辽宁)
您那激昂的诗句淬火成钢
每个字都带着浪漫与理想的光芒
在人心浮燥的网络时代
您用完美守护着文学的尊严与纯良
豪情万丈是您的风格
赤子之心是您的情怀担当
那些被您点燃的文字
终将很多人的精神照亮
您用盎然文字证明
文人的风骨
在岁月中张扬
枫评:语言凝练,意境苍茫。一个被“誓言圈住一生辽阔”的身影,在黄昏水边守着一座内心的塔。诗作捕捉了某种明知是桎梏却甘愿沉溺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执着中的孤独与孤独中的坚守,充满东方含蓄的悲剧美。
时空星斗
刘建茂 (台湾)
谁帯走了我的时光
我不停地探问着
星斗隐约地照着我这世间旅者
晨起霞落
夜序却悠闲地继续走着
反倒是凉风陪了我上床
脑海里还留有篇篇思绪
眼眸引映着
往日织锦华年的欢颜
耳际间悉听着
友侪叙说咱们从前的故事
更留有,亲友阵阵的祝福声
很讶异
这些岁月竟然消失无踪,也不再回
残灯獨客愁
且行且忘且入眠
翌日又是苍莹
枫评:一首典型的时光咏叹诗。诗人以星斗、凉风、残灯等意象,营造出静谧而略带感伤的深夜氛围,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华年不再的淡淡哀愁,情感克制而悠长,引人共鸣。
致老社长山羊
且听风铃(辽宁)
当时间的犁铧深耕额角
您却将皱纹谱写成诗行
八十三载春秋在笔端绽放
每个字都是不老的春光
秋韵之缘的灯火今夜更亮
照亮泛黄笔记本里您出发时的吟唱
那些被月光浸透的诗句
正在酒杯里苏醒、荡漾
我们乘着各自的孤舟而来
在您诗歌的港湾里找到了韵律的方向
有人带来北国的雪
有人携来江南的雨
都在您的韵脚里
融汇成同一片海洋
看啊,您把沧桑
酿成了流动的星光
让每根银发都变成了通往诗歌国度的桥梁
当朗诵声起
整个辽河都开始押韵
这是生命对生命的致意
这是秋天最深的回响
每个字
都长了会飞翔的翅膀
穿越时空
在我们的心田生根——发光
而今夜所有的掌声
都将化作来年的春雨
还有这点燃的诗火
将在代代血脉里传扬
当新的黎明到来
让这笔尖绽放春天
抒写明天最亮最亮的诗行
让我们乘着比春天还年轻的风
逐着辽河的巨浪
扬帆远航
枫评:此诗将致敬写成了一场诗的盛宴。意象丰沛(孤舟、雪雨、星光、春雨),情感奔涌,巧妙地将个人敬意与社团传承融为一体,生动刻画了一位用生命点燃诗火、凝聚后学的长者形象,气势恢宏,情真意切。
生命的波澜
林欣雅(天津)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从命运中思索这未定的方向
我们该如何庆幸
赋予嗅觉、感官的灵敏
让我们
先一步融入生命的价值
太阳的催熟剂重造了光明
人生最好的底色
在内心的润泽中
铺满了修行路
之所以见过不离不弃的人
才方知生命的澄澈
那些为我提灯唤鸟的人
徘徊在宇宙的庭树下
等待拾光里的我们找寻
微弱的梦 探索着嘹亮的回声
生命在磁场中生生相息
在降临那一刻啼哭
枫评:欣雅老师这首诗歌很精彩!从“孤岛”的个体生命体验出发,探寻存在的价值与连接。诗作强调感知、修行与感恩,那些“提灯唤鸟的人”如同生命磁场中的光,最终指向对生命本身“生生相息”的肯定与礼赞,深邃而温暖。
成为饰品的脚镣
陌上务虚(四川)
如果您正在惬意的享受悠闲假期
那我以娱乐方式为你展示,时间的无敌
看它如何逐片切割,细嚼慢磨后咽下我们内外交困的对立
——你见过一种叫“脚镣”的铁器吗
沉重,粗砺,锈腥味,以撕咬人的踝子骨为食
从它与水泥地合谋发出的沉闷哀叹到撕心裂肺的尖叫
再到它成为妆饰品,大约与五百万字相等——
我来时,他已能健步如飞,口哨常吹
铁在老茧的脚踝上精美,高段位与肉和谐
我的视线落位,正是它与他在这方寸之地相偎的第六年
那个秋天,他每天重复的事就是用刷子刷它
反复刷它,不留尘锈死角的刷它,成为一种嗜好的刷它
这呈现出如获至宝的珍爱走向:背负两条人命
子弹在射来的路上。律法的铡刀不急于落向案板的活体
让我从这刑具的银光闪闪,进入时间的恐怖之境
枫评:一首极具冲击力和深刻思辨的作品。诗人通过“脚镣”从刑具变为“饰品”的骇人过程,冷酷揭示了时间如何磨平个体的痛苦与对立,甚至将苦难异化为一种扭曲的“和谐”,直抵制度与人性的幽暗深处,发人深省。
细雨
张立元(湖北)
她觉得,雨丝是从梦境里抽出来的
经由耳朵落到生活中
“滴答”雨珠在青瓦的檐口停顿
像玉珠滚落
随即向地面纵身 完成
唯一圆满的一场玉碎
当这些晶莹前仆后继
她伸展右掌
在虚空中悬了又悬
枫评:张老师这首作品堪称佳作。诗歌以
极细腻的笔触捕捉雨滴的动态与美感。诗人将雨丝与梦境相连,将雨滴的下落描绘成“一场圆满的玉碎”,并在掌心悬空的瞬间,定格了人与微渺事物对话的禅意瞬间,空灵而精致。
同学,我记得你
梁霞(广西)
青春的风
吹皱了五十年的岁月
来不及问候
你已脚步盘桓,环野向前
流年匆匆,磨砺青涩
我想问你:还好吗?
一切都很短、很短……
转身的背影略显朦胧
一如那时“恰同学少年”
亦如那时理想奔驰乡村
记忆,还是青春的模样
我多次走过那门前
未曾寻到一行足迹
或许是被年华掩藏了踪迹
今日,五十年的回眸
这个世界还有我、还有你
我握紧你的手,无比珍惜
道一声“同学”
让心藏在心里
祝你平安、欢喜……
枫评:梁老师这首诗歌,饱含深情的青春回望。诗作在五十年的时光跨度中,打捞“青春的模样”,一句“同学”的呼唤,胜过千言万语。它抒写的不仅是同窗之谊,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对纯真年代的深切怀念。
止不住的心痛
夏冉雪(贵州)
蝙蝠划过绵绵雨丝
兜不住真相的夜色
雨里分不清南北
雨打芭蕉的温柔
也止不住夜行者的心痛
风漫无目的吹响衣角
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斟满
一个世界的累累伤痕
蝉鸣划破了夜的喉咙
快要窒息的生命随风飘摇
裤兜里仅存的救命良药
布洛芬也止不住独行者的心痛
夜依旧黑
风依旧吹
回忆已成一种挥之不去的习惯
如果哪天
就算走到生命的尽头
也要死在你经过的路口
枫评:周兄这首诗歌情感浓烈,意象锐利(如“蝙蝠划过雨丝”、“蝉鸣划破夜的喉咙”)。诗人将个人失恋的剧痛与某种时代性的迷茫(“兜不住真相的夜色”)交织,使“心痛”超越了个人情感,具有了更广泛的隐喻意义。
寒潮
吴炜枫(湖北)
蔓延的寒 伸出触角
封缄 泥土苍白嘴唇
跳水的温度
在玻璃窗 织就一树绽放的梨花
铁皮屋顶 吞下一颗晨星
柳枝学会手语
用僵硬的弧度比划北风
晒秋的竹筛悬在屋檐
像被戳破的鼓面
不安分的玉米粒 从麻袋缺口涌出
在水泥地缝间寻找巢穴
祖父把烟斗磕向板凳腿
震落的灰烬 排成雁阵
穿过新糊的窗花
驮着整个村庄向南方迁徙
河床脱下丝绸睡衣
露出青石的锁骨
而某个暗涌正在冰层下
修改春天的遗嘱……
最痛的契约——南北婚姻的瓷与风叙
园外仙子(江西)
最痛的契约是:
把鄱阳湖装进勒勒车的辙印
而真正融合在
你眼里南方梅雨
与我梦中的北方白毛风
突然交换了体温
于是我们决定
共同豢养那头情感怪兽:
长着景德镇的青花角,刺破云幕
披着呼伦贝尔的牛皮,裹住风沙
它反刍吐出的星群混着窑火与牧歌
一半是高岭土淬炼的瓷珠
一半是牧草籽凝成的露核
在深夜作坊里
我拉坯的手沾着瓷泥
突然长出马鬃
你修坯的刀闪过
套马杆的弧光
未成型的器物中
传来乡音碰撞的脆响
南方软语撞上北方喉音
而今,大雁开始双语盘旋
向南,用翅锋勾勒釉上彩工笔
朝北,以啼鸣拓印长调里的颤音
直到我们学会
睡在彼此的反义词里
你枕着我的潮声
我抱着霜雪,念你……
枫评:仙子老师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是一首构思奇崛的融合之诗。诗人将南北文化差异(景德镇瓷与呼伦贝尔风)隐喻为婚姻内部的磨合与创造。意象大胆新奇(“情感怪兽”、“双语盘旋”),生动展现了不同质地的文化如何在痛感中相互嵌入、孕育新生的过程。
本期收槁:园外仙子
编 辑:吴炜枫
制 作:幽篁琴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