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食物”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2025-11-04 21:14 阅读
正会说

巴西莓粉、奇亚籽、羽衣甘蓝粉……不知从何时起,一批顶着“超级食物”光环的异域食品悄然占领朋友圈。它们被赋予各种“神奇功效”,从排毒养颜到抗癌延年,仿佛成了现代人的健康救星。然而,当一位消费者因饮用甜菜根饮品出现过敏症状时,这个被精心包装的“超级神话”开始出现裂痕。

“超级食物”的概念本身就像一件华丽的外衣,本意是指营养密度高的天然食品,但经过商家的营销加工,却变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仔细审视这些所谓的超级食物,不过是来自异国他乡的普通果蔬,披着“异域”的外衣,顶着“超级”的帽子,在营销话术的包装下身价倍增。

须知,羽衣甘蓝确实营养丰富,但日常多吃些小白菜、西兰花同样能达到类似的营养效果。更值得注意的是,羽衣甘蓝含有的大量维生素K可能影响抗凝血药的效果。这些关键信息,在商家的宣传中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只谈功效,不谈禁忌;只讲好处,不说风险,这样的营销策略,不仅不“超级”,反而显得格外“超级不负责任”。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异域特色成了最好的营销噱头。商家利用国内消费者对异域食物了解不多的认知空白,随意编织营销故事,为普通食品打造“人设”。这种营销手法,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年被热炒的“玛卡”“诺丽果”,故事讲得天花乱坠,最终却被证明不过是又一场商业包装的狂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信息。那些将普通食品吹嘘成“灵丹妙药”的宣传,不仅违背了商业诚信,更涉嫌违法。市场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这类营销行为的监管,揭开“超级食物”的华丽外衣,让消费者看到其真实面目。

对消费者而言,面对层出不穷的“超级食物”,最需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健康的身体不可能靠几种“超级食物”一蹴而就,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作息才是永恒的真谛。与其盲目追逐来自远方的“超级食品”,不如好好关注身边触手可及的普通食材。

“超级食物”的走红,反映了当代人对健康的渴望,也暴露出科学素养的不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独立判断能力比盲目跟风更重要。当我们能够理性看待每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而不是被营销话术所迷惑时,才是真正迈出了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说到底,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超级食物”,只有科学的饮食之道。健康从来不是靠追逐某个“神话”来实现的,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积累。

让食物的归食物,让营销的归营销,这才是对待“超级食物”最该有的态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