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变金山的密码:资溪南源民宿的生态共富之路

2025-11-07 11:59 阅读
盘旋守望

当晨雾漫过白墙黛瓦,推开窗,潺潺溪水与竹海清风扑面而来——这是资溪县南源村如今的日常。这片“步步皆景”的生态廊道,数年前还是荒滩遍布的闲置村落。从老宅废墟中崛起的南源民宿群,如今已成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见证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生动转化。

生态价值的重塑,是这场变革的起点。资溪坐拥87.7%的森林覆盖率,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36万/立方厘米,这份生态家底曾因资源分散而“养在深闺”。南源村的破局,关键在于把握了“保护与利用”的平衡:村集体统一流转20多栋闲置农房,在保留徽派建筑肌理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竹编窗棂等江南元素,让老宅与竹海溪流自然共生。这种“不破坏肌理、只唤醒价值”的开发,印证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机制创新为生态变现注入关键动力。面对“融资难、变现难”的共性难题,资溪县通过“林权抵押+民宿改造”模式,由“两山”转化中心提供林权抵押贷款,企业家林涛以500万元贷款改造民宿,政府配套建设亲水栈道等设施,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共赢模式。从森林赎买整合26.73万亩林权,到GEP核算量化出486.68亿元的生态价值,资溪用制度创新让“山水有价”从理念走向现实。

民宿集群的辐射效应,让生态价值真正惠及民生。南源民宿不仅是游客的休憩空间,更是村民的“共富平台”。村民王建国出租老宅年收入1万元,在民宿务工月薪3000元,全家年收入较七年前增长五倍;付娟的农家乐主打溪水鱼、山野菜,旺季日均接待20多桌,年利润超10万元。通过“民宿住宿+特色体验+农产品销售”的产业链,全村已发展12家农家乐,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小溪青年”直播团队成功推动白茶、蜂蜜、竹荪等特色产品线上销售。从“农房变民宿”到“农民变主播”,生态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南源民宿的崛起不是孤例。在资溪,排上村的“零污染”民宿集群、草坪村的“景区+村庄”共同体等4条示范带,串联起8个和美乡村,共同书写着“两山”转化的县域样本。这片土地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不对立,只要找准转化路径、创新制度保障,绿水青山就一定能成为滋养民生的“幸福靠山”。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