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海纳百川
2025-11-11 07:12 阅读
好德

七绝*海纳百川
文/邓昭泉
海天一色港湾宁,
纳顺江河碧水灵。
百舸争流归蕴力,
川穹胸广晚风馨。
评述:《七绝·海纳百川》一诗以雄浑笔触勾勒江海气象,更以字间藏头的巧思暗嵌“海纳百川”主题,展现出入微的匠心与宏阔的意境。以下从意象营造、哲理寄托、艺术手法三个维度试作评析:
一、空间意象的层叠展开
首句“海天一色港湾宁”以广角镜头捕捉海天相接的静谧,用“宁”字奠定全诗气韵。第二句“纳顺江河碧水灵”则镜头俯仰,既写江河奔涌之动势,又以“灵”字点化水之魂魄,暗喻包容带来的生机。两句由静至动,由宏阔至精微,形成张力与平衡。
二、哲理寓托的物象转化
第三句“百舸争流归蕴力”化用《礼记·中庸》“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之意,却另辟蹊径——不强调竞争而是“归蕴力”,将万千奔流收束为内在积蓄,暗合老子“守静致虚”的东方智慧。尾句“川穹胸广晚风馨”以苍穹喻胸怀,晚风寄温情,刚柔相济中完成对“海纳百川”精神的诗意诠释。
三、艺术手法的双重构建
藏头诗形式易流于机巧,此作却以自然意象消解刻意:四句首字连读点题,句中“港湾宁”“碧水灵”“晚风馨”等词组又形成柔化缓冲,使说理不显生硬。更妙在“川穹”一词双关,既指浩瀚天宇(穹顶),又暗含川流归穹的循环哲思,与首句海天呼应成闭环结构。
结束语:
此诗在尺幅间完成天地人海的对话,以水脉为经络,以苍穹为气度,在“争流”与“归蕴”、“碧水”与“晚风”的辩证中,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具象为可触可感的诗意空间。虽偶有“馨”字稍显柔媚的争议,然正因这份刚中带柔的特质,使传统海纳意象获得了当代审美的新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