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子兵法·虚实篇》
论《孙子兵法·虚实篇》
文/炜枫
故而,那真正高超的用兵者,其姿态绝非横刀立马、气焰嚣张,反倒似一位沉静的弈者,于无声处布设天地。他的胜利,不是惨烈搏杀后的劫余,而是如“四两拨千斤”般,在关节处轻轻一推,敌人的千钧伟力便轰然倒塌,溃于无形。这便是“形人而我无形”的至高境界——我尽窥敌之虚实,如观掌纹;而我之意图与布局,却深藏于九地之下,或隐现于九天之上,令敌莫测,如坠五里雾中。主动权,这片战场上最珍贵的宝藏,便在这虚实变幻间,稳稳操于我手。“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七个字,真真是兵法精髓中的精髓,是主宰战场命运的锁钥。
何谓虚实?其意蕴深远,绝非仅指兵力的多寡、阵地的坚脆。虚,是薄弱,是空隙,是懈怠,是强韧之盾上的细微裂痕;实,是雄厚,是严整,是精锐,是锋芒所向的无匹力量。然而,虚实的奥妙,更在其辩证的转化中。一处之实,或为全局之虚的诱饵;一时之虚,或为铸就最终之实的熔炉。孙子洞察此理,故而其用兵,充满了流动的、生生不息的机变。“夫兵形象水”,这比喻是何等的贴切而传神!水的至柔,避高而趋下,正在于其永无定形。用兵之道,亦当如此,“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依据敌情的变化而获取胜利的,才可称为“用兵如神”。这“神”,非关怪力乱神,乃是对于规律出神入化的运用,是智慧达到极致的表现。
于是,那看似违背常理的用兵法则便顺理成章了。“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真正的进攻,绝非傻头傻脑地硬撞敌人的铜墙铁壁,而是如庖丁解牛,刀刃游走于肯綮之间,寻隙而入,一击必杀。我所要攻击的,必是敌人虚弱且要害之处,如此,则其纵有重兵,亦救援不及,徒呼奈何。而退却,更非狼狈的溃逃,乃是主动的、迅捷的脱离,如飞鸟投林,倏忽无踪,让敌人追之不及,反陷于我预设的陷阱或新的部署之中。这其中的主动权,始终紧握在我方。
如何才能臻于此等境界?孙子给出了根本的方法:“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如同摆布棋子,让其依照我的节奏起舞,而非我被其牵制。如何“致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必救之地,行其意料之路。更深刻的,是“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这是谋略的华彩乐章!我能以假象迷惑敌人,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与调动;我能抛出诱饵,使其利令智昏,甘愿吞钩。我以利益驱动其行动,而早已埋伏精锐,以逸待劳。战国时,孙膑为齐将田忌谋划的“围魏救赵”,正是此道的绝佳演绎。不直趋邯郸与魏军主力硬拼,而是攻其国都大梁这必救之处,迫使庞涓回师,再于其归途险隘的桂陵设伏,以实击虚,大获全胜。这虚实转换,调动敌人的艺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再观楚汉垓下之围,韩信的“十面埋伏”,亦是虚实相生的典范。他先以歌谣动摇楚军心(攻心为上,虚其志),再以诈败诱敌深入(予之,敌必取之),将项羽引离有利阵地,终在预设的包围圈内(以卒待之),以绝对优势兵力(实)聚歼其疲敝之师(虚)。项羽纵有拔山盖世之勇,在此虚实交错的罗网中,也只能徒唤奈何,英雄末路。可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这“待”与“不可攻”的“实”,正是通过主动的“形”与“予”之“虚”所创造出的胜机。
由军事而观人生、社会,虚实的哲理同样如明灯照耀,洞幽烛微。个体的成长,是不断“实”其学问、修养、品格的过程,以内在的充实,应对外界际遇的“虚”幻与风波。而人际的交往,商场之角逐,乃至国际之博弈,其核心何尝不是一场关于“虚实”的永恒较量?知己知彼,仍是首要的原则。不了解对手的虚实,不明晰自身的虚实,一切谋略皆为空谈。进而,我们需学会“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握生活的主动权。这并非意味着处处算计他人,而是要有人生的主见与规划,不随波逐流,不为外界纷扰所轻易动摇。要善于“以实击虚”,将有限的精力、资源,投入到最关键、最能产生效能的地方,避免在无谓的消耗中虚掷光阴。更要懂得“兵贵神速”,在机遇来临(敌之虚显现)时,果断行动,犹如兔起鹘落,瞬息而定乾坤。
《虚实篇》的智慧,早已超越烽火连天的战场,化为一种深植于我们文化血脉中的战略思维与生存哲学。它教导我们,真正的强大,并非张扬于外的咄咄逼人,而是内在的从容、弹性与无限的适应性。它启示我们,最高明的取胜之道,不在于力量的野蛮碰撞,而在于智慧的巧妙运用,在于对时机、节奏、虚实的精准拿捏。这是一种东方独有的,充满了辩证色彩与艺术美感的竞争之道、发展之道。
昔年伟人指挥“四渡赤水”,于重重围困中飘忽往来,忽东忽西,忽南忽北,避实击虚,巧妙调动国民党大军,终使其精疲力竭,而我军从容脱困,写下军事史上“用兵真如神”的篇章。此正是《虚实篇》在现代战争中的光辉实践。今日之商海,成功的企业家无不深谙此道:或以创新开辟蓝海(出其所不趋),或以敏捷响应市场(速而不可及),或以品牌文化塑造独特价值(实其所实),皆是对虚实哲学的生动诠释。
故曰,《孙子兵法·虚实篇》,其所论者,岂独战阵之事耶?实乃通于万物、贯乎古今的竞争法则与生存智慧。其思想如渊泉,时出而无穷;其光芒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当我们吟诵“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之时,心中所感,应是一种面对复杂世界的根本态度:不执着于定法,不拘泥于成见,如流水般顺应规律,如弈者般洞察先机。在这变动不居的时代,汲取这份古老的智慧,方能于纷繁万象中辨明虚实,于人生棋局中立于不败,这或许正是我们今日重读此篇,所能获得的最珍贵的启示。水流不息,兵形无恒,唯洞悉虚实之变者,能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永恒的旋律,仍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着深沉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