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洗胃冲上热搜,新式茶饮食安问题再受关注
奶茶是现在年轻人必不可少的休闲食品之一,公司下午茶,出门聚会,奶茶已经成为日常消费。与之对应的是,奶茶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9月3日晚上,喜茶上海一门店被曝出店员拿错陈列道具给顾客,导致顾客喝下后入院洗胃的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这一事件发生在8月29日,市民陈女士通过喜茶微信小程序下单的一瓶双榨杨桃油柑和一杯烤黑糖波波牛乳茶。而陈女士喝下的那瓶双榨杨桃油柑,后被喜茶店员承认为样品,非食物。随后,门店员工陪同陈女士到医院就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和医疗处理。

由于无法明确样品成分,不能确认成分是否有毒,陈女士入院洗胃。8月31日晚,陈女士报案。直到9月3日20点20分,喜茶才公开致歉。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新式茶饮行业的通病。仅2021年,新式茶饮就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问题。此前,喜茶、奈雪的茶、溜六六3家“网红”饮品店被点名通报。
而与食安问题频发,相对应的却是资本市场的热捧。此前不久,今年7月,喜茶刚刚交割完毕新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喜茶的估值在这一轮融资中达到前所未有的600亿元,刷新了中国新茶饮的融资估值记录。喜茶背后的资方阵容盛大,包括IDG资本、何伯权、美团龙珠、红杉中国、黑蚁资本、腾讯、高瓴、Coatue等。
数据显示,2020年新式茶饮消费者规模正式突破3.4亿人,预计到2021年则会突破1100亿元。但对于任何餐饮企业来说,食品安全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新式茶饮尤甚。一旦消费者热情降温,行业必将面临洗牌。
不像预包装食品,目前茶饮在现场制作的流程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而瓶装茶饮的生产过程都有规可循。由于生产管理比较粗放确实还存在安全隐患。各家标准差异也很大,要想做到确保食品安全实际上很困难。比如原料采购、水果清洗、农药残留、储存条件、储存场所、工艺规范、加糖多少、加糖种类等等,有待完善之处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