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重读《雷锋日记》 传承雷锋精神——写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2023-02-27 09:06 阅读
宋一叶

文/宋一叶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在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知名度最高,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在全国拥有最多纪念馆的人物之一。贺敬之写诗赞他:“升起来/你一座高峰/我们跟上去:十座高峰,百座高峰,千座高峰……”

有一本书,作者是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战士,但他写的这本书,不仅在国内风靡畅销,先后几十次再版,仅“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就印刷了160万册,并被评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而且“漂洋过海”走向世界。据1973年统计,有28个国家、32种语言翻译出版。郭沫若高度评价这本书,像“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毛泽东读了这本书后,称作者“是懂点哲学的”.

 

这个人,是雷锋;这本书,是《雷锋日记》;这种精神,是雷锋精神!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今长沙县)一个贫农家庭。因亲人相继去世,7岁就成了孤儿。1954年,他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高小毕业后,积极参加土改斗争,先后当乡人民政府通讯员和县委公务员,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在鞍山钢铁公司当推土机手,1960年任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汽车运输连四班班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当选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8月15日,不幸因公牺牲。1963年,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雷锋的生命,虽然定格在短暂的22个春秋,工作经历也仅有短暂的6年,但他留下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闪光足迹。《雷锋日记》是雷锋从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由沈阳军区《前进报》社组织编写,从雷锋9本日记中选辑121篇结集成书,约4.5万字,196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发行。

重读《雷锋日记》,那一行行滚烫火热的文字,那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那一段段纯洁无瑕的心灵告白,诉说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远大理想与信念,诠释着雷锋精神的伟大与平凡。像春风,如雨水,依然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田;似火把,如灯盏,依然照亮人们奋勇向前……

 

这是一部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心灵成长史。雷锋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用诚挚的心记录下了日常生活中,对他产生影响的身边人、身边事、读过的书以及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字里行间饱含着他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真挚情感,闪耀着极富感染力的思想光辉。最早见诸报端的《雷锋日记》,只是作为宣传雷锋事迹、反映雷锋先进思想的重要材料。随着《雷锋日记》的出版发行,不仅满足了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需要,还成为最直接、更生动、更具体了解雷锋和感悟雷锋精神的“永久纪念”。后来,《雷锋日记》连同雷锋其他的遗物一起,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远珍藏。

这是滋润美好心灵的壮丽诗篇。《雷锋日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他在日记中,还阐述了幸福的真谛:“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幸福的。”“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这是解读雷锋精神深刻内涵的钥匙。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名字命名、对雷锋言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理想的高度概括,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雷锋精神,是一种超越物质、私利和欲望的理性精神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楷模,是新时代的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60年来,《雷锋日记》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和传诵,其中很多经典语句,被广大读者当做人生座右铭。如果把《雷锋日记》的内容,发到今天的朋友圈,也许,仍然会有很多人热切关注和诚挚点赞。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这不仅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普通士兵的天下胸怀,也蕴含着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美好期盼。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一轮甲子,60年沧海桑田;60年日新月异,60年精神弥坚。60年过去,雷锋事迹,好似一粒种子,播撒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心田;雷锋精神,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炬,闪耀的光芒,依然璀璨耀眼;《雷锋日记》穿越时空,至今读来,依然炽热滚烫,依然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