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遥远的故乡

2023-04-03 07:40 阅读
卓卓

日渐遥远的故乡

要说故乡,从距离上并不遥远,仅仅百把公里而已,虽不常去,但每年都会回去几次。这两天,因为临近清明,抽空又回去了一次,而这一次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故乡日渐遥远。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我也相信,大家都对故乡会有一种牵扯不断的牵挂。我就是这样,有段时间没有回到家乡,在心里总是有种期盼,希望能够早日成行。回到家乡之后,到老屋看看,坐在厅堂里闻闻那古朴而熟悉的气息。可呆上个半天时间,又总觉得坐立不安,难以安心,远行的想法不自觉地又在脑海中迸发而出。就跟当初苦心耕读,一心想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想拼一拼的想法一样,让人难以静心。

不过,现在回到故乡,还真有一种陌生感,与我们孩提时代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在春节时节回到家乡,总感觉到村庄很是安静,村庄里新建了很多新房,样式很新颖,装饰得也很洋气,原来的泥土巷道也被硬化得平整干净,主干道修了水泥路,可以直接开车到家门口,但大多数人家是门户紧闭,村庄内走动的人很少,偶尔能够碰到几个老人家,有的是从地里回来,有的是到集市采买归家,但基本上是见不到青壮年的人们,估计要不去上班了,要不去干农活了,也或许还是去外面创业或者打工了吧。有时候,想呆下来找人聊聊家常,还真是很难。

要说一个人对家乡的牵挂,我觉得更多的是对思想深处记忆里的东西的思念,是一种情感的牵绊。我的家乡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村,没有任何古迹,也没有任何有文化记忆的标志,唯一有一座古塔据说是镇水用的建在河边的山路旁,有些年份。但因为生于斯长于斯,同样留下了很多记忆,在脑海中无法磨灭。我很怀念家乡的小河,他是源自于上游的禾山水库和桃花山水两条河水下来的汇聚之处,我们把他两股水的汇聚处取名为双江口,也是永新禾水的主要支流之一。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玩耍的,也没有什么嬉戏地,这条小河就是我们的娱乐场所,每每放学回家把书包一丢,大家相邀着去河里洗澡去了,尽情的在水里捉迷藏、比闭气、看谁游得快游的远、拔水草等等。暑假时,在河里摸田螺捉小虾米,虽然不像现在的小孩可以去游乐园玩,有花样繁多的玩具,但也是其乐无穷的。

老屋门前的河对岸,是一片很大的沙丘地,开始时各家各户开荒种菜,你一垅我一丘,横平竖直,一垅一垅土整整齐齐,大雨后站在门前看过去,一垅一垅的青菜叶上沾着水滴,显得特别地青翠。后来县里号召大家种桑养蚕,整个沙丘地全部种上了桑树,桑椹满树的时候,有时我们相约着躲在里面偷偷地摘着吃,那个又酸又甜的味道真是诱人,而小时候是只知道味道美,不知道饱足的,有时候吃撑的几天胃里都很反酸,吃不下东西,被大人骂馋死鬼不知道饱足。虽是这样,但现在还是一说到桑椹,胃里自然而然地感觉到一种酸甜,很是诱人。

那个时候,家乡虽然是一个村庄,却也开办了一个村小,四年级开始就到邻村的完小去读书。现在,这所村小在学校布局调整时早就撤掉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学校虽然是个村小,只办到了三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但每个班也有四五十个学生,只不过老师都是家住在村里的民办老师。现在当我每次带着很浓厚的家乡口音讲普通话时,我就在想,这也许就是这所村小的杰作吧。不过,我觉得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成长,我在这里接受了启蒙,学会了语文拼音,开始了算术,慢慢地走进了大学,除了口音浓厚得无法改变之外,我们都走向了远方。而这浓浓的乡音,我想这应当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教育符号,没有必要去否定它。前段时间,我特意到小学堂还保存着的教室看了看,一排简陋的三间教室连在一起,它依旧静静地在那儿,那漆黑的黑板上还残存着点点白色,虽有些破败,我却感觉到倍感亲切。用手摸一摸窗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的童年,那木制的窗栓经常被淘气的我们打断,走在现在看着不能称作操场的黄土草地上,青草的嫩芽尖尖,总感觉到它好像在跟我诉说着什么。

过去,我以为远方很远,穷其一生难以抵达。其实,现在看来,远方虽远,但我们经过努力,距离总在不断缩短。而故乡却在越走越遥远,他在不断地变迁,离记忆的样子越变越模糊,需要我们不断找寻回家的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