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天祥《题碧落堂》诗感受爱国情操——文志远

2024-04-03 16:30 阅读
何锋

2021年,高安市瑞州府衙公园建成并向市民开园。公园碧落山上的碧落堂也矗立其间,引省内外游客纷纷前来参观考察,盛况空前。 

文天祥是世人皆知的南宋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的《过零丁洋》已成千古绝唱,在狱中的《正气歌》更是万世流芳。而他在景定四年(1263年)任瑞州府知府时赋的《题碧落堂》诗,则比较早地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操。

题碧落堂

文天祥

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

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

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

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

(此诗现以《文天祥全集》明嘉靖三十九年版为准,与《瑞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版略有差异,吉安文天祥纪念館周承忠先生也认为应以最早版本为准。

 

文天祥的老师欧阳守道在公元1264年写的《碧落堂记》一文中,对被焚毁前的碧落堂及古时的高安城是这样记述的:“最高处有碧落堂,下俯万山,一水穿城南北岸,万家鳞鳞,楼台皆可指数”“高安山水,衣被云锦而胜绝闻天下矣”。面对刚落成的碧落堂和如此大好河山,年方二十八岁的文天祥诗才横溢,借景抒情,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碧落堂原座落在高安城北碧落山上,始建于宋绍兴九年(即公元1139年)。不幸的是蒙古的蒙哥汗即位后,于公元一二五八年发动三路大军,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大举向南进犯。其中一路是派他的大弟忽必烈围攻湖北鄂州,占据江西。因此造成“景定庚申春,北兵奄至,焚郡堂在山巅,不得免焉”“一日之变,雄壮繁丽而化为煨烬,虽仙居亦为腥风毒焰所熏灼乎。”

《题碧落堂》诗,前半部分是叙事写景。“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大厦,指碧落堂。燕雀欢:燕雀也因大厦新成而欢唱雀跃。“今碧落堂修复峻工,燕雀又能安巢,子母相哺,岂能不乐? 故言:燕雀欢。”与君:指欧阳守道。全句描写的是:公元1264年农历九月初九日,碧落堂修复落成时,瑞州百姓欢欣鼓舞以及文天祥与欧阳守道等赋诗即兴的场景。“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一郡是指瑞州府,辖高安、上高和宜丰三县,府治在高安城。描写了碧落堂的雄伟壮观。意思是说自己与好友站在雄伟高耸的碧落堂上,人就如同到了半空中一样,满眼所见都是烟云雨雾。

诗的后半部分在前面作了充分铺垫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一片拳拳忧国忧民之心。欧阳守道在当时撰写的《碧落堂记》文中清楚地记载着:“甲子秋堂成,九月九日携客落之有诗,秋晚风凉,君意更在极目之外,遣使以图与诗;遗余观图使人翛然以喜,观诗使人慨然以悲嗟乎 。”从欧阳守道这段描述,也充分说明文天祥在该七律的后半部分重在抒情。

“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写的是碧落堂全部复原,重修落成,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可是对旧江山还是无限感伤。“旧江山”指从前的江山。这里有两层意思:狭义的讲,就是瑞州府高安城,蒙古军第一次入侵,将城廓楼台焚毁,故无限感伤。从广义的讲,就是眼下国家分裂,山河破碎的情景,又怎不令人感伤?对文天祥来说后者尤为重要,且由来已久。早在蒙军第一次入侵之初,鄂州告急,朝廷内外一片恐慌,董宋臣在理宗皇帝面前极力主张迁都,其他大臣唯唯诺诺,不知所措。时年仅二十四岁的文天祥独树一帜,力排众议,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以安社稷”,反对迁都,建议建立方镇,整军备战。在文天祥的据理力争下,理宗皇帝虽不再提迁都之事,可是文天祥的备战主张也并未采纳,他在朝廷自此屡遭冷落,于是文天祥愤然自请罢归。这是其一。在忽必烈围攻鄂州的同时,另一路蒙军由其统帅、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汗亲自率领进攻四川,围攻合州(今合川),遭到合州守臣王坚部队的顽强抵抗。公元一二五九年七月蒙哥汗在合州城下战死。随后,蒙古内部为继位问题发生激烈斗争。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图谋称帝,并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面对这种态势,忽必烈想急速撤兵返北,以平定内讧。当时的南宋大臣贾似道本来受命派往鄂州增援。他驻军于汉阳,不是乘势带兵去拼杀,而是私自派密使去忽必烈军营议和,表示愿意称臣纳币。忽必烈见南宋来了求和使者,正中下怀,便以纳贡为要挟,提出岁奉银绢各二十万两、匹,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并确定以长江为界,分而治之。如此丧权辱国的“和约”,更激起了文天祥的强烈愤慨。此其二。投降派得势,董宋臣复出,国家分裂,山河破碎,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天祥来瑞州任知府,“忧郡人之忧”,从内心深处发出“感伤犹记旧江山”的感叹,“清闲”之时惦记着的仍是社稷江山。

“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这里的“秋风紧”是指时局战况。写的是作者新近又听说元军准备大举进攻,国家再度告急,想到国弱民贫,国家人民靠谁来拯救?国破家亡的悲剧就要重现,自已每时每刻都在为此忧心如焚,鬓发都快愁白了。贾似道私下议和后,向理宗皇帝谎报军情,隐匿议和称臣纳币之事,说是“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理宗皇帝宠爱的贾妃本是贾似道的姐姐,理宗见了似道邀功请赏上奏表,认为有再造之功,即手诏曰:“贾似道为吾股肱之臣,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诏入都进以少师,封为卫国公。再说忽必烈于景定三月轻骑急速回到蒙古,宣布自己继承汗位,次年讨伐阿里不哥,其弟溃不成军。至此,忽必烈平定了蒙古的内乱,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派信使郝经出使南宋。一是告知忽必烈已经即位,二是询问原来议和之事。贾似道把自己私下与忽必烈议和的事一直隐瞒未报,理宗皇帝被蒙在鼓里。这次蒙古信使专程前来询问此事,贾似道怕派来的信使会将议和一事泄露出来,于是将郝经拘留在真州(今仪征)。蒙古主见南宋拘囚郝经,屡遣使详问总没有结果。忽必烈便以此为借口,积极准备再次举兵伐宋。秋高马肥,元军水陆并道而进,一场围攻襄阳的战役迫在眉睫。文天祥的“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正是流露出他忧国忧民的焦虑心情。

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正是内忧外患的年代,南宋皇帝偏安一隅,董宋臣、贾似道专权误国,国力日衰,以至在蒙古军队兴兵伐宋之时,不堪一击。文天祥在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中,既不同流合污,也不随波逐流,而是时刻惦记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多事之秋战火重燃,百姓又将经受颠沛流离之苦而忧心如焚,这是《题碧落堂》诗的主调,也是文天祥青年时代高尚爱国情操的光辉体现。

《题碧落堂》诗是意境深远的杰作。写景抒情,景真意切,情景交融,语言明快,言近而意远,是文天祥给世人留下的一首很有启迪意义的珍贵作品之一。

鄙人身居碧落路,每每仰见碧落堂,就会遥想《题碧落堂》诗意,缅怀文天祥,与此同时愿他的情操、气节、品格、精神在中华大地持久弘扬,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振兴、繁荣、富强共同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为江西省高安中学原高级教师、江西省文天祥研究会会员、高安市原政协委员、民革高安支部组织委员。)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