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喜欢竹子的基因觉醒了

中国人对竹子
有着特殊的感情
梅、兰、竹、菊中
竹是“四君子”之一
千百年来
竹子在人们心中被视为
高雅、坚韧的象征
代表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以竹为居
江西是竹资源大省
全省现有竹林面积1765万亩
活立竹29.72亿株
竹林面积和竹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

江西有两处中国竹子之乡
分别是宜丰竹乡、崇义竹乡

宜丰县
是首批“中国十大竹乡”之一
全县有竹林90多万亩
活立竹蓄积量1.26亿根
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一位
境内郁郁葱葱的竹海
与错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辉映
景美如画

崇义阳岭竹林
因其面积大、气势壮观
被称为“十万亩竹海”
那重重叠叠的翠竹,依山就坡
春风徐来,形成一层层
铺景叠翠的波浪
处处生机一片
以竹为魂
历史上
竹子在江西文化脉络中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宋大文豪苏轼
虽然不是江西人
也从未在江西任职
但他第一次到江西
题写名篇《江西》,盛赞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流露对江西青山绿水
江河翠竹的挚爱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袁鹰的这篇《井冈翠竹》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它曾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

竹子是井冈山的面孔
它们依山而生,漫山遍野

走进明月山咏月碑林
呈现在眼前的是万顷竹海
“竹林月影”园区
隐匿在万顷竹海之中
是爱人相约的地方
以竹为艺
江西丰富的竹资源
为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里的竹编手艺分布各地
一根根普普通通的竹子
通过篾匠的巧手打造
变成一个个竹编工艺品和日用品
瑞昌竹编
瑞昌盛产山竹
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1988年瑞昌境内发掘的
商周古铜矿矿冶遗址中
即出土了大量运送矿石的竹筐、竹箩
清末民初
瑞昌竹编由粗制向精制过渡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瑞昌市工艺美术厂竹编工人达近千人
瑞昌竹编的主要工序有十余道
制作流程复杂,特别是取层
有些制品需在二、三毫米
的竹条上取二十多层
斗笠、丝箩、米筛
被誉为“瑞昌篾器三宝”

瑞金竹编
根据考古发现
江西一带很早就有竹制品问世
靖安东周大墓出现过竹编织品
其制作之精美让人不得不叹服
先民的灵巧和智慧
声名远播的瑞金竹编
就是这个谱系中的佼佼者
瑞金竹编工艺品种类繁多
结构古朴素雅,造型新颖美观
质地轻巧玲珑、色泽光亮照人
可以简单概括为“精、巧、灵、细”
深得人们好评

井冈山竹编
据井冈山市拿山的
牛岭古墓挖掘考证
井冈山竹编技艺产生于宋末元初
先民为躲避战乱
从广东、福建迁徙此地繁衍生息
他们靠山吃山
充分利用这里丰富的竹林资源
以编织竹器维持生计
许多农家竹编技艺世代相传
老少皆会
所编的竹制品
生活实用与工艺欣赏相得益彰
篮罐瓶篓、盘碟箱盒
无不外形美观
飞鸟走兽、儿童玩具
更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以竹为食
春天里
江西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些春鲜
而被誉为“春鲜第一味”的春笋
更是占据“C位”


武功山玉版笋
闯入江西云栖竹径
赏江南诗意的秘境
别错过此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