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博物馆里陈列的是千年过往
3月20日,是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好天气。我突发奇想管卢班长借了自行车,打算去沃尔玛进行采购,现下沃尔玛也倒闭了。突然就想趁着天气好多骑一会吧,没有走前几日夜骑的路线,往城南去了。

经过科技博物馆,绕行城南天虹,我瞥见天空中出现一些奇特的古老的青铜器纹路。于是我按下刹车、停住车轮,想要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短暂的瞬间。怎么构图都觉着自己拍摄手法拙劣,手机里的照片远不如现实见到的震撼。一步步往前更走近一些,我才发现那是吉安市博物馆。在城南来来回回许多次,平日里想着的只有吃食,竟未曾发觉这座庄重的宫殿与商业楼只有一街之隔。
将友人的自行车安置在旁边的小道上,象征性地把锁链搭在后车轮上。因为没带钥匙,当然吉安市区白天的治安是很好的,我从博物馆出来时,车还是原模原样在那,显得我的担心有些多余。

进门之后我抬眼瞧见的是那樽九龙灯,上面的介绍写着九龙灯是吉安传统灯具,每家每户都会点上一盏。虽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吉安人,但我也是头回见着。02年时的农村早已经通上电,照明工具普遍都是白炽灯。
偌大的博物馆除我之外,还有零星的几个工作人员和一对游客夫妇。那对夫妇租赁了一位电子讲解员,便跟随圆头圆脑的小机器人一同离开。在我之后又进来几位游客,我侧耳听着他们对展品的描述,心里有赞同也有不赞同。

暖黄的灯光从下至上照着万寿宫的仿制品,万寿宫并不在吉安,是在英雄城-南昌。后面的背板上刻画的是吉安的牌坊文化,还有各种古桥。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牌坊,也称“绰楔”或者“绅楔”,中国传统纪念性建筑物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我也见过有些地方用来介绍标明地名和村落,比如逢年过节遂川人总爱去祈福的万福仙。
顺着馆内的提示标语我一路往前。看见了古墓里的陪葬品,看见了仿制的青铜器,看见了吉州窑的历史,在那些器皿身上我甚至能窥见现代用具的影子和轮廓。历史是在发展的,但也有一些东西传承至今。

在青铜器陈列馆我来来回回观摩了许久,震惊于三足鼎的巨大精美,诧异于冷兵器的重量和简陋,我心里想的是古人到底是如何炼制那些精美的青铜器的,还有那些笨重的兵器是什么样人才能用得了,古代的士兵们难道个个都身壮如牛吗?不等我想出这个答案,地面上透明玻璃板下的遗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瞬间让我想到了从前大热的影视剧作品《神话》,千年的等待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过往终将被瞻仰或被埋藏。
黑漆漆的窑洞中凝结的是先人的智慧。还未走进门,我仿佛闻到了泥土在窑洞中几经淬炼后燃烧生命的味道。在古时,烧窑前还是颇有讲究的,需要选择黄道吉日作为烧窑日,焚香祈福后由德高望重的老窑工点燃窑头的第一把火,才可以正式烧窑。举行仪式时,万万不能燃放鞭炮,以忌“炸”、“破”之意。

吉州窑里古朴庄重的木叶盏、晶莹剔透的荷叶玉枕以及那些活灵活现的小猫小狗,它们的杂糅让我置身于一座别院,里面有端坐高堂托盏品茗的二老,有晌午贪睡头枕凉玉的小妹,有手执玩意床边逗鸟的弟弟。无论在何时何地,一家人其乐融融总归是国人千年来亘古不变的心愿。
“无言都是趣,有想便成缘。梦破啼猿雨,开元六百年。”古吉安三千进士冠华夏,我想正是那些千年岁月下的沉淀成就了今日之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