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鉴(如庵:)南昌画界一匹黑马,烟云水月间 淡墨青岚舞
文/南昌熊明
王鉴(如庵),江西画坛的青年才俊,隐居南昌湾里的梅岭山中,影不出山,迹不入俗。如同大彻大悟的大修行者,坐忘心斋,面壁修炼。向宋元求法,向魏晋问道。读老庄以补气,游山林而散怀。师天地造化,成自家面目。
走进王鉴(如庵)画室,好比旧时文人的书房,壁上字画、楹联,架上图书古玩,案上笔墨纸砚,茶寮侘寂素朴。室内陈设,恰到好处,惟书多、纸多、印章多,字画作品多,令人有置身宝山,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之茫然。只觉得放不下这一幅字,舍不得那一幅画,满眼都是诱惑。
王鉴(如庵)在绘画、书法、篆刻、旧体诗、古文等诸多方面齐头并进,功深熔琢,令人赞叹。这也就决定了他作为画家在江西国画界、艺术收藏界成为了令人无法回避的现象级人物。(今天只谈王鉴(如庵)的书画艺术赏析。)
王鉴(如庵)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成为画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无他,得力于学院派的专业教育,得力于自己的勤修苦练,更得力于他卓尔不群的高蹈心境和甘于寂寞的求索精神。
静观内美,玄思大道——王鉴(如庵)正是当代画家中注重内美的代表人物。黄宾虹先生说:“古画宝贵,流传至今,以董巨、二米为正宗,纯全内美,是作者品节、学问、胸襟、境遇,包涵甚广。”从王鉴(如庵)的绘画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中国绘画的技巧、技法,更可以读到中国绘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哲学、禅宗、老庄等。中国画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它要求作品中的文化涵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义,注重作品气息。故六法中以“以气韵生动”为第一。
在王鉴(如庵)的心目中,绘画既是视觉艺术,亦是心觉艺术,他是在画自己的心象。因此,王鉴(如庵)才会脱口而出道:“没有文化,是画不了文人画的”“后人对传统的继承,得到的是很土的一面。传统中的贵气,却有意无意的失去了。”
王鉴(如庵)搬出他许多的书画作品来予我观瞻。尺幅都不大,纸张也不讲究,既有百年前的老宣纸,亦有当今的包装盒,然其作品所蕴含的境界,却是当今许多人无法企及的。书法作品以小楷居多,线条浑朴雄强,气息高古苍茫。
绘画作品既有传统经典一路的工整,细腻,亦有泼墨大写意的逸笔草草。题材既有传统的山林隐士,流瀑飞泉,小桥流水,亦有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人间烟火慢生活,烟熏肉、马灯,西瓜、蜗牛、共享单车、秤砣等等。
《父女捉迷》,温馨,感人。丫丫在前,父亲蹲伏丫丫身后,画面留白处抄写着一首歌词:“我走在田野里,一不小心摔了个跟头······”、《荷塘观景》,亭轩只画一角,荷塘广阔无边,老婆忙着玩自拍,“我”倚栏吹笛,丫丫手擎荷花自得其乐。一家人的和和美美跃然纸上。
余光中诗意的《乡愁》,画面上的人是一对身着传统中式服饰的老夫妻,男的长袍马褂,右手持礼帽,左手与妻子执手相携,面朝大海,深情凝望。画面上留白处题写着余光中的《乡愁》全诗。回眸历史,令人感慨唏嘘!更有雪地上的共享单车、风雪夜归人、古宅老墙头盛开的鲜花等等画作,无不动人心弦,唤起赏画者对生活的回味,对自我的观照。人生百味,涌上心头,百感交集······
王鉴(如庵)的画作大多有长长的题款,或流行歌曲,或古人诗词,既可以读画,亦可以赏诗,更可以帮助欣赏者融入画作的意境中去,触摸画家的灵魂,感受画家的情绪。王鉴(如庵)说得好:“绘画,尤其是大写意绘画,是理法与性情的呈现。”“张旭的狂草,比今人的小楷还安静,比今人的工笔画还要安静。静,是修道方式,也是道的本质。”
王鉴(如庵)注重理法与性情同修,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淬炼,他不满足“文人画”的风行,他崇尚黄宾虹先生推崇的“士夫画”,“士夫气”。王鉴(如庵)认为士夫与一般文人不同,士夫是有文化使命和强烈社会责任感、有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而文人往往沉溺于一己之私情,在个人情感的小天地里喜怒哀乐。由此而观王鉴(如庵)画作,就不难理解他画作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对人世的悲悯了。
王鉴(如庵)的绘画,以微茫惨淡为妙境,以虚淡中和为格调,以书入画,绝去甜俗,深得古人倡导的平淡天真,不装巧趣的审美境界。画中物象,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描摹,而是经过深度思考后的文化结晶。他将天地万象、个人情性,时代气息等搀揉在一起,物我同一,万象在旁,我自高歌我自遣幽情。
王鉴(如庵)坦言,他在书法上的用功,超过了绘画上所付出的时间。每天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临帖写字,把一支笔练到心手相畅,如吃饭夹菜用筷子一般的松融自在,甚至忘记了手里毛笔的存在,进入天人合一的无意识境界,然后再开始绘画创作。画气不画形,真空生妙有。
疫情三年,他宅家苦修,以一己之力,画了一部中国山水画史,得到陈传席老先生的关注,并撰文推介。接下来,又画了两年大写意,滋养自己。他准备画一部古代花鸟,从小写意到大写意,淬炼笔墨······
王鉴(如庵)学问博大,修养高深,而且他还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修炼,提升。假以时日,一代宗师,呼之欲出,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王鉴(如庵)的勇猛精进!
人世风景,前尘影事,都已成渔樵闲话,饭后谈资。我写人物,摒弃假大空,拒绝千人一面。讲究直见性命,倾听肺腑之言,畅谈生命体验,还原人世间那年那月各色人等的任侠使气血泪情仇……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承接写私人传记、家庭小史。
南昌熊明,号泥巴道人、真寂。作家。独立文化观察家。书法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