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庞贝”叠溪海子的前世今生

2024-08-30 19:07 阅读
巴山视界

叠溪,一个曾被毁灭的小城!灾难降临的那一天,一场地震掩埋了一座城,折断了一条江, 但也留下一份补偿。

不久,幸存下来的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串高原堰塞湖,称它们为“叠溪海子”。

叠溪因“叠溪大地震”而闻名中外,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址,享有“中国的庞贝”之称。

叠溪海子湖面海拔2258米,原为叠溪城,为古代边防重镇。扼川西平原通松潘旱地及青海、甘肃交通要塞,历代为重兵把守。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叠溪发生7.5级(当时国外记载,按现在震级应在8级以上)地震,叠溪古镇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单条阶梯状下滑达500--600米,古镇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

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伤亡人数近万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叠溪大地震"。叠溪海子就是由于这次大地震而形成,其最深处达98米,平均深度82米。

叠溪大地震造就了“叠溪上下海子”“富贵山” “神龟回游”“乱石古城公园”“偷油洞”等地震遗址景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宋朝古迹“点将台”和“摩岩石刻”;较经典的保存了“蚕陵重镇”和“古城墙”遗址 。

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羌民族,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充分利用自身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深厚的羌民族文化,在原地震遗址上不断挖掘、创新。

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标准打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叠溪新城,以他们的智慧和民族文化不断吸引着世人的眼球。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