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的榴塘小学

2024-10-16 09:48 阅读
海棠

         桃李芬芳,教泽绵长。

       每当我从小学门前走过,听到那“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的琅琅读书声,就想起了家乡的榴塘小学。

       榴塘小学是我们村里办的。创办于1968年。那时,离我村里不远的“龙城小学”解散了,要求各村自己办学校。所以当时的队委会经过商量,就在宏远堂旁边的那一间旧房子办起了小学。这里在清朝时就办过私塾,是块风水宝地。前面有块小平地,供大家活动休息,边上有口水塘,塘水清清,方便学生取水磨墨写字。门前有两棵柏树,古老苍劲,挺拔高耸。还有一棵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有道是“梧桐引凤凰,桐花溢清香”。夏季同学们课间都到树下乘凉。秋季梧桐树会结出像小豌豆一样的梧桐子,成黄褐色,可以生吃,挺香的,同学们还会摘来吃,因其果荚形状如小巧的调羹,小孩还会捡来玩耍。对面是笔架山,郁郁葱葱。因山的形状与古时读书人放毛笔的笔架相似,即三峰耸立,犹如笔架。取这名字反映了古人对文化的重视与尊敬。笔在中文里是文房四宝之一,象征着学问和知识。而笔架是搁笔的工具,是学问和文才的支撑。其寓意表达了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预示着我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榴塘村是个崇尚教育的村庄,是一个充满文气的村庄。从宗祠“光裕堂”几副对联就可看出来,“光源望古楼前贤登科中举,裕流笔架山后裔金榜题名”,“光祖德耀宗功全凭三省学问,裕后昆重道统不外一贯真传”。据祖谱记载,明朝万历七年,我村曾惟谦高中举人,官至县令。宗祠光裕堂是他筹资建的。他是在村里读的私塾,再去外地求学考取功名。他房族最早建有一个私祠叫“善最堂”,那时私塾就办在里头(现在不存在了)。

        清代锦公会也建有私祠“仁孝堂”。也有小孩在里面读书,请先生授课。清咸丰年间,锦公会曾传亮考中了秀才,全族人为他庆贺。以前办私塾都是由家族及会堂出钱,请先生授课,由此可见,榴塘村祖人就非常重视读书,正可谓:欲高门第须和善,要振家声在读书。

        解放前,我村就一直办了学堂,地点就是“宏远堂”旁边的那间房子。房子不很大,宽5米,长10米。据长辈广澜爷爷回忆,他是在那里读的书。村里还有广志、广澍、昭铃、昭铿、广圳、宪桂等都在那里读过书。请过铜坑、孤塘下的先生来教。当时,教室正面墙上挂了“孔圣人”的画像,旁边有副对联:“仁義禮智信、温良恭俭讓”。小孩每天入学,先拜孔夫子,鞠躬敬礼。而后坐在凳子上等老师来上课。先是习字,即练毛笔字,从描红起,而后是老师教课。内容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的相关文章。那时没有黑板,老师上课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点书”,就是学生拿着书,翻到要学习这一页,交给老师(先生),先生给他点出句读。第二阶段叫“读书”,就是先生范读,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句地模仿,一般先生读三遍,也有读五遍的。第三阶段叫“讲书”,就是先生进行讲解,讲解简单的,学生那个年龄段可以理解的意思。这阶段很重要,有时会结合故事来讲。那时老师很严厉,桌上放有戒尺和薄的竹板。背不出书,留堂没饭吃,家长送饭来也不行。字写不好,要打手掌。如有顽皮小孩,做了坏事,不服老师管教,还要打皮股。打皮股时,自己褪下裤子,趴在凳子上,老师拿竹板往上打。直到你认错了,保证下次不犯才停下来,颇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意味。

        当时教室的条件很简陋。西边开有两个较高的窗户,上钉有窗棂,窗棂成人字形。那时没有玻璃和塑料纸,冬天北风呼呼吹进来,学生在窗下读书,感觉特冷。据说“寒窗”一词就是这样来的。条件艰苦,但那时孩子读书还是很认真,很勤奋的。村里很多孩子也考取了功名。但有的孩子因家里穷,读二三年就不读了,就去学做生意了。那时做生意是很好的行当。我村有人到赣州、吉安、泰和做生意,也有到万合街上开杂货店的。他们赚了钱都回村里建了房。房子很漂亮,都是“软扇”【里面木柱支架,上面装上木板比一般砖墙贵很多】的,外墙是扁砖到栋,马头墙、木廊檐、朱漆大门。有户人家的大门上还有描金的家教联:“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很气派的。1949年解放后,政府开办了很多学校,我村孩子全部到“龙城小学”读书,(高小就到“梅岗小学”),村里就停办了学堂。

        当1968年,“龙城小学”解散后,村里立即在原校舍办起了“榴塘小学”,那年是曾广域当队长,他很关心村里孩子读书,请的第一位老师是南坑人,名叫肖如铎,他那时有40来岁,不算很高,脸胖胖的,嘴巴较大些,一脸笑容。他很爱护学生,孩子很喜欢他。

        当时十七八个学生,有一到三年级。第二年增加到四年级,五年级就到塘尾大队办的高小去读书。因这间房子太昏暗,加上生产队要堆谷子,所以,一九七零年生产队就建了个新礼堂,学校就搬到新礼堂上课去了,村里习惯叫“新书苑”(即新书院)那里宽敞、明亮、窗户多,添置了新黑板,添制了二人新课桌。

       肖老师教书很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的学业,粉笔字写的很好,每天一早就能听到校园里琅琅书声。学校除了上政治、语文、数学、自然课,还开设了音乐、体育课。是复式班,上了一年级,又要上二年级、三年级,同一个教室。肖老师安排得井然有序,音乐课是一起唱歌,体育课是跳绳、踢毽子和跳房子,很活跃。老师很吃苦,晚上常见他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他晚上还会去家访,把孩子的表现告诉家长,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学生家长对他评价蛮高,肖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很好。村里人很尊敬老师,每年元宵节后,每个家长都会请老师吃饭,炒六个盘子,上一盘红曲肉,还叫舅舅和家族长辈作陪。学生多时,要轮着来,半个多月才能轮完。老师平常自己做饭、种菜,有的家长还会送点蛋或几块豆腐给他。家里杀了猪会请来吃杀猪饭,办酒席也会请他来,可见我们村对老师是很器重的。

       榴塘小学从1968年一直办到1995年,共27年。前后有肖如铎、袁呈光、刘夫坊等十位老师在我校教过书,学校教学质量不错,多次在全乡小学考试中名列前茅,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由于榴塘自古就有崇尚教育的风气“团箕晒谷,教崽读书”,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村里出了不少人才:留美博士曾宪棣,现为福田汽车总工程师;女博士曾丽兰现为上海通用汽车工程师;研究生毕业、食品检测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宪彬,还有学校校长、医院院长、教师、医生、企业老板等都在榴塘小学读过书,是从那里走出来的人才。

       学校是文明的摇篮,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究天人之合一,探古今之变化,聚贤才而论道,育英才而兴国。榴塘小学做到了,向上级输送了一批优秀生员,也为祖国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它功不可没,誉满四方。

        岁月如歌,韶华已逝。曾经芬芳的榴塘小学随着社会的前进已退隐了。但它的风华,它的辉煌已深深留在了榴塘人的心中。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