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鸿:取消商品房预售制,为购房人权益筑牢坚实壁垒!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商品房预售制曾对推动行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弊端日益凸显,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这对于切实确保购房人的权益意义重大。
商品房预售制,即开发商在房屋尚未建成时,就可向购房者出售并收取房款。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购房人面临房屋质量风险。由于房屋在预售时尚未建成,购房人只能通过开发商的宣传和规划来想象未来的家。一旦开发商为追求利润压缩成本,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房屋建成后就可能出现诸如墙体裂缝、漏水等质量问题。而此时购房人已支付了大部分房款,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想要维权往往困难重重。
其次,延期交房甚至烂尾风险也让购房人苦不堪言。在预售制下,开发商提前获得大量资金,部分开发商可能因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工,出现延期交房的情况。更严重的是,一些楼盘甚至会陷入烂尾,购房人不仅多年的积蓄付诸东流,还可能背负着银行贷款,生活陷入困境。
再者,信息不对称也是预售制的一大弊端。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会对楼盘进行过度包装和宣传,而购房人在签订购房合同前,很难全面了解房屋的真实情况,如周边配套设施的实际规划、房屋的实际采光通风等。等到交房时,购房人才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相差甚远,却又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取消商品房预售制,改为现房销售,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切实保障购房人的权益。现房销售下,购房人可以实地考察房屋的质量、户型、采光、通风等实际情况,直观感受小区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做到心中有数,理性购房。同时,现房销售也能有效避免开发商资金挪用导致的烂尾风险,因为开发商只有在房屋建成后才能销售回款,这将促使开发商更加合理地安排资金,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此外,现房销售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购房人看到的就是实际得到的,大大降低了购房纠纷的发生概率。
虽然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可能会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带来一定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有助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在取消预售制的同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取消商品房预售制是保障购房人权益的必然选择。只有让购房人不再为购房过程中的种种风险担忧,才能真正实现住有所居,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属性,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