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明的毛笔初心

2025-04-13 11:37 阅读
进贤县毛笔研究会

李秋鸣自幼痴迷中国画艺术,学习过绘画、雕刻,早年追随李可染、启功、秦岭云、周思聪、林墉等大师,绘画成绩非凡。在广州期间,画作销量不俗。后作为南昌市政府引进人才,安排在进贤县李渡镇做文化工作,不久,调往文港镇政府,专职毛笔文化研究工作。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动物毛发生了根本性的蜕变。以羊毛为例,因杂交圈养产生基因变化,加上饲料的滥用,优质羊毛几乎不再存在,制作出来的笔无法达到传统毛笔对材料的要求,制作全羊毫笔更是大打折扣,加上书法者手上欠功夫,全羊毫、全狼毫笔难以达到用笔要求。换句话说,就是要加健。随着苘麻、猪鬃等毛笔加健材料的局限性(例如麻的植物性、易磨损、会发臭,猪鬃不够长、不够粗、弹性弱等),急需丰富毛笔加健材料。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客人来到中国,带来一种叫尼龙毛的东西,用于毛笔中加健,效果非常好。然而日本人一开始给笔工加工的尼龙毛都是称好了重量,一方面可称之为严谨,一方面也可防止短斤少两 。后来总算可以从日本进口这种材料,可是价格贵的惊人,一公斤要卖到3000元钱,一般人接受不了。其实进口尼龙毛属通用型材料,其出发点并不是专为毛笔而生产,而且性能有缺陷,不容易与动物毛相容。当然尼龙毛的优势明显,弹性好,要长可以长,要短可以短,还能再生,除可共享人类科学发展的成果外,对动物的保护作用也无可置疑。李秋鸣从中看到了商机。为了打破垄断,他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1998年,李秋鸣开始研制毛笔专用尼龙毛。他知道尼龙毛要运用于毛笔中,必须解决吸水问题,解决蓄墨问题,解决和动物毛相容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尼龙毛终于问世,使得价钱大降,从而大受欢迎。有了尼龙毛以后,还需要教大家怎样使用。李秋鸣告诉笔工,使用尼龙毛加健,要从四方面出发,第一,即基本符合动物毛要求,材质柔软、有韧性、耐磨,保证它作为毛笔材料的基本要求;第二,即尼龙毛的蓄墨能力的解决;第三,即解决尼龙毛与动物毛的相容性。如果两者不能相容,则毛笔使用起来,它们互相之间唱反调,不会收锋,亦即不听使唤;第四,材料粗细要和动物毛匹配。另外,尼龙毛使用的比例和要点需掌握,过多地使用,影响品质。在李秋鸣的影响下,加上吸收书法家提出的意见,勤奋好学的文港人很快学会了使用尼龙毛加健方法,文港特色的兼毫笔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一统天下。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相继有很多商家把目光投向尼龙毛的生产。但是,李秋鸣并没有随市场而动,仍不改初心,一如既往地教授大家如何使用尼龙毛。这么多年,他潜心研究毛笔,改进尼龙毛的制作,使得尼龙毛越来越接近动物毛的特性。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他对毛笔的属性了如指掌,对其制作工艺、制作技巧,怎样配材料,都了然于心。2017年,在文港举行全省毛笔制作大赛,有来自五个地市的笔工参加比赛。李秋鸣这段时间显得特别忙碌,因为有众多笔工向他讨教技术问题,他无论早晚都去义务指导,从配方到下料到工艺,一整套都要练,而且向他们提出严格要求,过几天就要像老师检查作业一样,检查他们的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有几个人脱颖而出,在毛笔大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其中第一名、第二名都是他的“学生”。得奖之后,学生不忘向老师报喜。老师又告诫他们,这次比赛,是对笔工的制笔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从材料到工艺的综合考核。所以得奖之后,是按照原来的做法继续做呢,还是给自己重新定位?是像以前那样不讲究,还是用更高的要求做事做人?学生们深受鼓舞。同时,他还向政府积极提议,要把毛笔制作大赛办到国家级。他说,现在国内制笔高手,都是他十年以上的朋友,这些人对材料的运用技巧他都非常熟悉,如果可以,他会组织一些高手来对文港的制笔师傅进行强化训练,让他们再上一个台阶。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