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深山里独自绽放的野花,它的价值不因无人观赏而减损

题记:
暮春微暖的小区里,带着孙女玩泡泡机。扣住按钮,成串晶莹的泡泡便在空中绽放。它们闪烁着彩虹般的光泽,却又在最美的时刻悄然破碎。
这景象,让我联想到自己一直以来保持记录与写作的习惯——明知写不出名堂,却依然每日笔耕不辍,将那些稍纵即逝的思绪凝结成文字。就像这泡泡机喷出的,且注定转瞬即灭的泡泡,我也停不下从笔端写出来的文字。或许写作的意义,从来就不在于能留下什么,而在于这日复一日的坚持本身,已是对生命最好的注解。

诗文的生命
写诗作文,有点像小孩子吹泡泡。那些五颜六色的泡泡,在阳光下闪烁着梦幻般的光彩,却在转瞬间"啪"的一声破碎,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诗文又何尝不是如此?你倾注心血写就的文字,不一定能被看到,即便被看到也往往是在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不说别人,就说自己,我一直以来没放弃过写诗作文。我不敢叫写作,因为也没敢想成为一位作家。我只是当做自己的一种爱好,对生活的一种记录。写出来的东西,也从来没想着去发表,除了因工作需要在报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之外,绝大多数就当作日记,原来有发在微博上,QQ空间里,再后来有了微信,就偶尔发在朋友圈或者视频号里,自己想着就当作是有个载体承载下来,也没想着有多少人去看。事实上也是如此,发出来的诗文其得到的阅读量甚至不如一张随手拍的早餐照片。不管怎么说,写出来的文字,都揉进了自己的灵魂。这让人不禁想问:在这个时代,诗文的生命究竟价值几何?
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在自媒体泛滥的今天,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内容在争夺人们有限的注意力。你的诗文写得再好,能被人看到的几率也微乎其微,即便被看到,大多也只是匆匆一瞥,转眼就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何况你还不知道的是,平台的算法完全控制了有限的阅读流量。你写的这些诗文,就像那些美丽的泡泡,存在的时间短暂得让人心疼。
但是,我还是固执的认为,诗文与泡沫终究不同。泡沫破碎后就彻底消失,而文字有一种倔强的生命力。它们可能暂时沉睡,却永远不会真正死亡。那些被遗忘在图书馆角落的典籍,那些尘封在硬盘深处的文档,都在等待一个偶然的契机重新焕发生机。
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有名比写好更重要。一个有名的作家,随便写几句都能引来追捧;而无名作者的心血之作,却常常无人问津。这就像市场上的商品,贴了名牌标签,平庸之作也能被奉为圭臬;没有名气加持,真金白银也难觅知音。
然而,真正的写作者从不是为了博取眼球而写作。他们像苦行僧一样,在寂寞中坚守文字的尊严。那些发自内心的文字,即使暂时被埋没,也终将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照亮某个需要它的心灵。就像深山里独自绽放的野花,它的价值不因无人观赏而减损。
说到底,诗文的生命不在于转瞬即逝的光芒,而在于能否在读者心中留下持久的回响。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文字,或许不会立即吸引眼球,但一定能在心灵深处播下种子。这才是诗文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它可能像泡泡一样短暂,但绽放时的光彩,却能在某个灵魂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闻君/202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