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赣商#让诚信之光照亮医药企业的长青之路

在赣西武功山深处,罗钦萍药柜上那道穿山甲爪子刻下的“黄芪”印记,历经半个世纪依然清晰(江西日报社大江网5月13日《国朝赣商》专题报道)。在赣西武功山深处,罗钦萍药柜上那道穿山甲爪子刻下的“黄芪”印记,历经半个世纪依然清晰。这道看似普通的标记,是爷爷罗庆林 “留着给娃们煮粥”的诚信传承,是妻子付敏冰用银针守护员工健康的善意流淌,更是东荣医药在商海浮沉中始终不褪色的精神图腾。正如《同仁堂药训》所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在医药这个与生命健康紧密相连的行业,诚信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道德标签,而是融入每个产品细节的行动自觉,是支撑企业穿越周期的口碑基石,更是照亮行业长远发展的精神火炬。
诚信:医药行业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
医药行业的诚信基因,深深植根于“医者仁心”的千年传统。古代医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强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在现代商业语境中转化为对诚信的极致追求。罗钦萍夫妻的创业历程,正是这一精神的当代注解:创业初期对特困户免费诊疗,是“医者不分贫富”的初心坚守;建立质检流程时坚持“看、闻、尝” 三法,是对“药材好,药才好”的较真苛求;疫情期间提前48小时送达应急药品,是“怕对不起等着用药的人”的朴素承诺。这些选择看似微小,却共同编织成企业的诚信图谱——在医药行业,诚信是刻在骨子里的职业本能,是比任何商业策略都更强大的竞争力。
在现代商业逻辑中,诚信更是医药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显示,消费者对药企的信任度每提升10%,产品复购率将增加15%,而一次严重的诚信危机,可能让企业数十年积累的口碑瞬间崩塌。正如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所言:“诚信是成功的关键。”那些因质量问题而翻车的药企,恰恰反证了一个真理:在关乎生命健康的领域,技术可以迭代,模式可以创新,但诚信是企业唯一的“免检通行证”,是比资金、设备更重要的无形资产。罗钦萍夫妻在聘请的第二任总经理带走核心团队和客户资料,以及银行拒绝贷款的至暗时刻,仍能凭借诚信口碑赢得合作伙伴与患者的支持,让企业在危机中重生,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诚信是医药企业的“金字招牌”,是穿越周期的“定海神针”。
诚信的三重境界:从用户到社会的价值延伸
东荣医药的实践,将诚信演绎为三个递进的维度,勾勒出医药企业的责任图谱:
对用户的诚信:从“卖药”到“守命”的敬畏之心。医药企业的诚信,首先体现在对用户生命的极致尊重。罗钦萍背着50公斤药品徒步进山,付敏冰在零下三度的冻雨中骑行送药,表面是服务态度,本质是对“药品必须及时、准确抵达患者”的无声誓言。这种诚信,让企业在药品定价上拒绝“天价药”套路,在适应症标注上坚持“不夸大疗效”,在售后服务中建立“用药跟踪机制”。正如中医馆里按古制排列的榆木药柜,每一味药材的精准配比,都是对“疗效”的庄重承诺——康德说:“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对医药企业而言,这种对用户的赤诚,正是最珍贵的商业智谋,因为患者的一句“这药,我信”,胜过所有营销话术。
对合作伙伴的诚信:从“博弈”到“共生 的格局升级。在“公司+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产业链中,罗钦萍夫妻用诚信构建起利益共同体:对农户,承诺“保底价收购”,即便市场价格暴跌也绝不压价;对科研机构,开放所有质检数据,共同破解中药材标准化难题;对经销商,坚持“不搞商业回扣”,用产品质量说话。这种诚信,让百户农户愿意跟着企业种药材,让科研团队放心投入技术研发,让经销商主动成为品牌宣传员。数据显示,东荣医药的合作伙伴续约率高达 98%,正是诚信带来的“磁石效应”。富兰克林说:“没有信任就没有贸易。”在医药行业,每一次商业往来都是信任的交换,唯有以诚信为纽带,才能将产业链上下游拧成一股绳,实现“共兴共荣”。
对社会的诚信:从“逐利”到“担当”的境界跃迁。诚信的最高境界,是对社会的责任兑现。东荣医药12年如一日帮扶留守儿童,将党建与产业链结合带动百户农户年均增收,这些看似“不赚钱”的举动,实则是对“企业公民”身份的诚信作答。当付敏冰坚持在发言稿中删去个人事迹,当罗钦萍推荐年轻员工上台领奖,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对 “成功”的诚信定义——真正的企业成就,不是个人光环,而是员工的成长、农户的笑脸、患者的安康。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一个失去社会信任的企业,即便市值千亿,也终将如无源之水。而东荣医药的实践证明,当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诚信就从商业操守升华为社会担当,成为跨越行业边界的精神力量。
诚信建设的“破局之道”:在坚守中构建长效机制
面对行业内“带金销售”“数据造假”等沉疴,罗钦萍夫妻的实践提供了三条破局路径:
制度赋能:让诚信从“自觉”变为“必然”。将抽象的诚信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规范,是诚信建设的关键。东荣医药建立“三重质检体系”:古法初检确保传统精髓,现代技术复检保障科学标准,第三方抽检强化外部监督;制定“特困户帮扶手册”,明确免费诊疗流程、药品配送标准,让“医者仁心”有章可循。正如《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诚信自律承诺书》强调:“视质量为企业生命,确保医药产品质量安全”,制度的刚性约束,让诚信不再依赖个人觉悟,而是成为企业运转的“标准程序”。
透明化实践:让诚信从“无形”变为“可见”。诚信的天敌是信息不对称,而透明化是破解之道。东荣医药开放中药材种植基地供游客参观,在官网公示每一批次药品的质检数据,邀请患者参与药品研发反馈,用“看得见的诚信”赢得信任。“红色课堂”上,老党员讲述雨衣护药的故事;会议室里,管理层与员工共享财务报表——企业主动揭开“神秘面纱”,反而让诚信更具说服力。池田大作警示:“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而透明化,正是防止信用流失的“安全阀”。
文化浸润:让诚信从“要求”变为“本能”。在东荣医药,诚信是融入骨髓的文化基因:新员工入职,必先触摸爷爷的采药竹篓,聆听“脚暖了,心就稳了”的祖训;管理层与员工共享简朴办公桌,用行动诠释“低调务实”;办公室里,“诚信为本”的标语与穿山甲爪子刻下的“黄芪”印记遥相呼应。这种文化浸润,让诚信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采购人员拒绝供应商的回扣,因为 “爷爷的竹篓容不得半点虚假”;质检人员对不合格药材“一票否决”,因为“患者的生命经不起丝毫马虎”。莎士比亚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当诚信成为企业的文化血脉,就能抵御一切短期利益的诱惑。
诚信之光的时代答卷:照亮“健康中国”新征程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实施的今天,诚信早已超越企业道德范畴,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患者而言,诚信是安全感的来源。当每一盒药都有可追溯的“诚信档案”,当每一家药企都以“患者为中心”,公众才能真正放心地拥抱健康,不再为“假药”“天价药”忧心忡忡;对行业而言,诚信是净化生态的洗涤剂。唯有让诚信企业获得更多市场回报,让“劣币驱逐良币”成为过去,才能形成“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良性循环,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 走向“价值竞争”;对国家而言,诚信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石。当医药企业将诚信融入研发、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就能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人,实现“病有所医、医有所信”的民生目标,为共同富裕注入健康动力。
武功山的药香之所以持久,是因为每一株草药都承载着诚信的分量;东荣医药的口碑之所以动人,是因为每个细节都闪耀着诚信的光芒。在医药行业的漫长征途上,技术会迭代,模式会创新,但诚信始终是最珍贵的“传家宝”。当越来越多药企以罗钦萍夫妻为镜,将诚信作为企业的第一准则,中国的医药产业定能在诚信的基石上,筑起让人民放心、让世界尊重的健康长城——这束诚信之光,不仅照亮企业的长青之路,更将照亮一个民族对健康与未来的美好期待。
(作者:高渃澜)

(作者简介: 中国芒果文化传媒产业控股集团副总裁、芒果商学院院长,同时担任《健康中国》《不平凡创业》等栏目的制片人,此外还兼任美国花旗金控控股集团商学院院长、中国中商产业技术研究院职业经理人培育导师、芒果鸿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欧洲国际模特联合会理事、江西微心愿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全球品牌运营官、微心愿大健康商学院院长、品牌形象代言人、全国各地运营中心运营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