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文乡诗国,寻迹宁韵薪火
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7月2日,赣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易堂九子·宁韵薪传”实践团赴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围绕“探寻宁都文脉,铭记红色历史”主题,在行业专家、专业老师和思政老师的带领下,把所学“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在赣南红土地上生动展开。
翠微峰间,邂逅易堂九子的诗韵风骨
翠微峰下,蕴含着易堂九子的传奇故事。易堂九子,以魏禧为首,他们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中,隐居于翠微峰,潜心学术,倡导实学,以文章气节闻名于世。他们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文人的精神追求。在谢帆云、廖平平两位行业专家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攀爬着翠微峰,感悟着山风竹林间蕴含的易堂九子诗韵风骨。“在座的实践队员有谁知道易堂九子?有谁了解过魏禧这位人物?”两个问题为行业专家谢帆云用实例讲事理拉开了序幕。谢老师一生致力于研究易堂九子文化,他把易堂九子文化娓娓道来,让实践队员深入了解这一文化背后的历史意蕴。金精洞中,体现着易堂九子的文人气概。“易堂九子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有三:一是做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二是做治学谨严的学者,三是做求真务实的实用者。”行业专家廖平平对实践队员深切寄语。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易堂九子的文化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困境中坚守气节、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易堂讲座:启迪思维的文化盛宴
在报告厅,两位行业专家进一步讲解了易堂九子文化,详细介绍了魏禧这一人物,“魏禧笔下的大铁椎,不仅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侠客,更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象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易堂九子对自由、正义的追求。”廖平平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让实践队员们对魏禧的文学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魏禧讲求经世致用,但他笔下的大铁椎是一个侠客追求自由,这是否相矛盾?”实践队员积极思考,向两位专家提出疑问,专家用专业知识详细地解答,在深入有趣互动中,文乡诗国易堂九子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入每一位实践队员的心。

纪念馆内:红色记忆铸魂
讲座结束后,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前往纪念馆参观学习。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走进纪念馆,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行业专家谢帆云、廖平平用实例讲事理、专业课教师江梅玲实景讲学理,为我们讲解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这首词,随后青年学生在倾听中感悟真理。他们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王广福 曾丹 严爱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