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助成长 公益托管暖童心
鸟语蝉鸣,骄阳似火。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暑期,由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十名同学和宜春市袁州区满天星公益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组成的“皖赣青春,融汇七彩”满天星志愿服务团,联合袁州区委宣传部、区妇联、区总工会、区新业态工会联合会以及袁山社区、观澜社区等多个单位,共同打造了2025年七彩假期课堂暑期公益托管班。近日,该项目在宜春市袁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多个社区陆续开班,为当地青少年儿童带来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
据了解,“皖赣青春,融汇七彩”满天星志愿服务团自7月中旬起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益暑托班。该团队是经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遴选的2025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
7月14日,东湖社区、袁山社区、观澜社区等多个社区的七彩假期课堂暑期公益托管班正式启动。开班仪式上,志愿者和同学们通过自我介绍拉近了彼此距离。志愿者详细介绍了课程安排和奖惩制度,课程内容涵盖科学科普、安全教育、艺术素养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暑期学习平台。


开班首日,东湖社区的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了创意美术活动。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画笔尽情挥洒创意,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同学展现出较高的美术天赋,而年纪较小的孩子表现得尤为专注。在防溺水安全教育课上,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六不准”原则时,课堂互动氛围十分热烈。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这堂课,孩子们纷纷表示学到了许多实用的防溺水知识,比如“遇到自己溺水时该如何正确自救”,以及“发现他人溺水时该如何科学施救”等重要内容。志愿者姜慧表示:“假日课堂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不仅解决了家长们的‘看护难’问题,更让孩子们在文化浸润和安全教育中收获成长。”一位家长反馈说,孩子回家后对托管班表达了感谢与喜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观澜社区二期的七彩假期课堂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指尖非遗”剪纸课正在进行。课程从“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古诗意境引入,通过展示各类非遗项目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了解剪纸的用途和种类后,孩子们在视频指导下动手实践,志愿者们则在一旁耐心指导。志愿者李鑫基观察到:“孩子们对这种贴近生活的文化传承内容表现出极大热情,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这种实践性课程比单纯讲授更能让孩子们学有所获。”



建材市场党群服务中心的课堂上,“我的心情调色”课程正在温暖进行。这堂别具匠心的心理教育课通过引导孩子们认识情绪、表达情绪,用色彩和绘画来抒发内心感受。孩子们用红色代表愤怒,绿色象征快乐,在画纸上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志愿者及时将课堂内容和活动照片分享到家长群,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志愿者坦言道这种互动模式是为了让家长了解课程内容,也为改进教学提供了宝贵反馈。

在袁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课堂上,“感受中国科技的神奇”课程正在生动展开。志愿者巧妙地将高深的科技概念与日常生活实例相结合,通过互动式PPT讲解,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课堂上,志愿者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小朋友们积极回应,展现出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浓厚兴趣。下课铃声响起后,仍有许多同学围着老师追问科技问题,求知热情令人欣喜。

与此同时,各社区的特色课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观澜社区一期的七彩假期课堂上,硬笔书法课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展开,志愿者先通过趣味小游戏带领学生认识基本笔画,随后讲解硬笔与软笔的区别,并细致指导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而在袁山社区的创意儿童画课堂上,志愿者从基础的波浪线、曲线等线条元素讲起,通过示范用数字“2”画小鸭子的趣味方法,再引导孩子们临摹PPT上的独角兽图案。志愿者们穿梭于课桌间,耐心地为每位小朋友提供个性化指导,最后还组织了作品展示环节,让孩子们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总体来看,此次七彩假期课堂暑期公益托管班的课程设置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除上述科技探索、书法艺术、创意绘画等特色课程外,还包括作业辅导、体育劳动、服饰艺术等多元化内容。志愿者表示,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后续教学,确保每一节课都能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助力他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作者 谢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