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动校园
2025-07-16 21:41 阅读
#暑期“三下乡”# #赣鄱大地书写青春#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赣南医科大学康复学院# 红医践初心,青春赴乡约 | 康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 7月14日,骄阳似火,赣南医科大学康复学院"红医有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与赣南医科大学康复学院"红医有我 乡约康途"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新征程。从敬老院仁心义诊,到聆听光荣的红色故事,再到田间探寻农业根基,队员们用行动践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誓言。 仁心送暖护桑榆,义诊传情润鹤年。爱心义诊,情暖桑榆。上午,志愿服务队怀揣热忱,走进西江镇敬老院,开启一场温情脉脉的爱心之旅。队员们携带专业医疗设备,为老人有序进行血压测量,俯身细致询问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为其解答萦绕心头的健康疑问,并依据专业学识,给予科学合理的养护建议,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在推拿服务区域,队员们将课堂所学知识化为指尖的温柔力量,运用娴熟的推拿技巧,精准地为有需求的老人舒缓肩颈、腰腿的不适。服务间隙,队员们陪老人唠家常,倾听他们的过往故事,温馨氛围弥漫敬老院。活动尾声,服务队成员耐心带领老人们舒展筋骨,一同练习八段锦。随着轻柔的口令和舒缓的动作,老人们凝神静气地感受传统养生功法的魅力。一招一式间,他们活动身体,涵养心神,现场洋溢着轻松惬意的氛围。 赤忱探访叙荣光,薪火映照砺初心。致敬荣光,聆听初心。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队员们走访慰问退伍老兵。在与背坑村前任支书许天发与现任支书许石生进行访谈交流时,两位书记深情表示:得益于国家日益富强,西江镇近年来在水电、交通、卫生等民生领域持续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发农民的耕作积极性。老党员池年年、退伍老兵陈德发两位前辈,其中,陈德发同志17岁参军,21岁光荣入党,党龄至今51年。他从军营锤炼,到扎根基层任教,再到参与经济改革,身份虽变,党员初心始终如一。前辈们的精神如同不熄的火炬,照亮着青年前行的道路,激励吾辈循光而行,在新征程上续写璀璨华章。行走赣鄱溯农脉,躬耕沃野扎深根 晨兴理秽,午后耕耘。晨曦微露,果园的果香漫过鼻尖。队员俯身拾起落果,果农箴言蓦然入心:“烂果不清,好果难长”——恰似园丁剪枝,刀锋过处,皆为新生留白。当最后一筐残果离场,清风拂过洁净枝桠,队员们才领悟到:农人的“精细”从非刻意雕琢,而是将土地视作生命的本能守护。午后的山径,碎石与烈日共铸考验。陡坡之上,队员们扛着肥料的身影,如负重之蚁,缓缓蜿蜒而上。山腰间,守园人佝偻的脊背弯成土地的问号,施肥手势精准如仪,这是“耕耘不辍”的生动注脚——掌心老茧盘踞数十载风霜,竹勺起落间,“沿根画圈,不多不少”的农谚随碎土簌簌坠落,守园人与土地共生的智慧生根发芽。队员们心怀敬畏,农具的使用从生涩到娴熟,逐渐领悟:农人“精细”是守护土地的本能。夕阳将两代人的身影在田垄间重合,那是岁月与青春的对话,是“奋斗接力”最质朴的仪式:老人们把对土地的执着从掌心递出,青年们以汗为墨,在乡土间书写担当。 敬老院的温情、老党员的坚守、乡土实践的厚重,串联起今夏珍贵收获。队员们义诊传递仁心,走访赓续血脉,耕耘领悟智慧。这场实践让青春与担当同频,初心与使命共振,"红医"精神在服务与传承中绽放耀眼光芒,指引我们以更坚定的步伐,奔赴守护健康、传承使命、扎根乡土新征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