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中华2025-07-17 16:16 阅读 关注公号#暑期“三下乡”#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青春赋能乡土,红果点亮西向——宜春幼专志愿服务队的乡村实践 在江西铜鼓县的山水间,一场青春与乡土的深度对话正徐徐展开。近日,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红果”志愿服务队奔赴铜鼓县西向村,以红色传承为笔、实践服务为墨,在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书写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 追根溯源,红色地标里悟初心 志愿服务队首站走进秋收起义纪念馆,在历史的厚重遗存中探寻初心。陈列的文物、珍贵的史料,将秋收起义的烽火岁月娓娓道来。队员们驻足凝视,聆听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故事,触摸历史脉络。当走到中铁八局相关展区,现代建设者们传承红色精神、助力地方发展的事迹,让大家深刻领悟到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延伸。沉浸式学习,让队员们从“知史”走向“悟史”,为后续红色文化传播与实践筑牢思想根基。图为志愿者感受红色文化。多元课堂,播撒知识与传承的种子 回到西向村,志愿服务队迅速开启“红色+实用”课堂矩阵。红色课堂上,《映山红》等红军歌曲飘扬在村落,队员们教孩子们识曲、传唱,让红色旋律浸润童心;红军用品识别环节,旧草鞋、军号等老物件成为“教材”,孩子们好奇触摸,在辨识中聆听背后的战斗故事;红色手工课里,大家用彩纸折出红军帽、红五星,将红色符号转化为具象记忆;红色故事分享会,队员们通过生动讲述,让秋收起义、铜鼓红色往事“活”起来,在孩子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 同时,为贴合乡村实际需求,队员们专门开设防溺水安全卫生课堂,通过生动的情景演示、互动性强的知识问答等形式,为孩子们织密暑期安全防护网;婴幼儿护理课程,则聚焦乡村育儿痛点,从日常护理到科学养育,为家长们送上实用知识。一系列课堂,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力量对乡村发展的主动赋能 。图为志愿者与当地小孩积极互动 。直播赋能,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中,志愿服务队尝试为西向村发展注入“流量”活力。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农户开展直播话术培训,从产品介绍逻辑到镜头前的表达技巧,手把手教学;针对账号建设,从定位规划、内容策划到运营维护,提供全流程指导。希望借助直播电商,让西向村的特色产品、红色故事走出深山,拓宽乡村发展路径,也为村民打开增收致富与文化传播的新窗口。图为志愿者对当地农户进行教学指导。 走访调研,聆听乡土真实声音 为精准把握乡村需求,服务队深入70余户人家走访。在儿童红色文化认知调研中,发现孩子们对本地红色故事有初步印象,但系统性、深度化了解不足,这也为后续红色教育深耕指明方向;成人婴幼儿护理调研,则梳理出乡村养育理念与科学知识的偏差,为持续优化育儿指导提供依据。走访中,队员们与村民唠家常、听建议,在一来一往中,搭建起青年与乡土的情感桥梁,让实践更贴地、更暖心 。 图为志愿者走访调研。青春接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 此次西向村之行,“红果”志愿服务队以红色传承为脉络,串联起文化传播、知识服务、产业赋能与调研洞察。队员们走出校园,在乡土大地上经风雨、长才干,将专业所学融入乡村发展需求,让青春在服务中闪光。而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宜春幼专学子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诠释。 图为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大合照。未来,“红果”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深耕,以此次实践为起点,迭代红色教育模式、完善乡村服务方案、探索电商助农长效机制,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西向村发展。相信在红色基因的滋养与青年力量的驱动下,西向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走出特色、走向开阔,而这群青春筑梦者,也将在乡土实践中,续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荣光,让“红果”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文字|刘芬 张佩诚 孙雪琴 董思雯图片|赖慧莹 何颖 左宏纯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为大江新闻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内容均由作者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大江新闻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