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台》看人生与艺术的坚守

2025-07-25 10:44 阅读
章嘉楠

在陈佩斯的《戏台》中,民国乱世的风云在一方戏台上徐徐展开,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荒诞与无奈的世界。这部作品不仅是一场喜剧盛宴,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人生启示录,让我们在笑声与泪水中,对人生、艺术和时代有了全新的认识。

《戏台》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将观众带入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江湖戏班,展现了戏班在强权夹缝中艰难求生的故事。包子铺伙计大嗓儿被错认成名角,军阀大帅强行改戏,台前台后乱作一团,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情节背后,是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身不由己。这种将喜剧与悲剧巧妙融合的手法,让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深的悲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戏台》正是将这两者完美结合,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面目。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陈佩斯饰演的戏班班主侯喜亭,世故却坚守,在军阀的强权下不断妥协,却始终没有放弃对戏曲艺术的坚持。他的每一次妥协都是笑点,但背后却是艺术信仰被压迫的悲哀。黄渤饰演的大嗓儿,质朴憨态又机灵卑微,怀揣着对戏曲的热爱,意外被卷入这场闹剧,展现了底层小人物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姜武饰演的洪大帅,蛮横荒诞,举手投足间尽显军阀的做派,他对戏曲的肆意篡改,象征着权力对艺术的践踏。这些角色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也让我们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左右。

从艺术与权力的关系来看,《戏台》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在剧中,军阀大帅凭借手中的权力,强行要求戏班按照他的意愿改戏,完全不顾及艺术的规律和演员的感受。这让我们看到,在权力面前,艺术往往显得脆弱不堪。然而,戏班众人对“戏比天大”的坚守,即使在炸弹轰顶时仍攥紧水袖唱完最后一折,用脊梁撑起文化传承的尊严,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这启示我们,艺术虽然会受到权力的干扰和压制,但它有着自己的生命力和价值,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会为了它坚守到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尊重艺术,保护艺术的独立性和纯粹性,让艺术能够自由地发展和传承。

《戏台》还展现了在动荡年代里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和人性百态。戏班众人在军阀、地头蛇等势力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妥协、挣扎,但同时也在困境中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他们之间的相互扶持、对戏曲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人们也能坚守自己的内心,保持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好的追求。这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珍惜身边的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观看《戏台》,就像是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洗礼。它让我们明白,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都在为了梦想、生存和尊严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像戏班众人坚守戏曲艺术一样,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不随波逐流,不被权力和利益所诱惑。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愿我们都能从《戏台》中汲取力量,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