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鼓韵新声”实践队深入宜春铜鼓开展“红色走读”活动
#暑期“三下乡”# 盛夏时节,南昌大学“鼓韵新声”红色走读专项实践队深入江西省铜鼓县,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鼓韵新声”社会实践。学子们发挥专业所长,奔赴社区田野,将健康服务与科普知识送到基层一线,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出征号角响:蓄力启航赴乡野
6月23日上午,南昌大学“鼓韵新声”红色走读专项实践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举行。仪式上,吴荣寿医生分享丰富义诊经验,强调基层实践需专业技能与耐心。随后,辅导员孙老师动员讲话,激励传承医者精神。
6月23日下午,实践队队员又走进江西省儿童医院,与儿童保健与心理行为科的袁宇峰主治医师展开深度交流,聚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为即将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汲取专业指导与宝贵经验。
红土忆峥嵘: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寻踪
铜鼓县作为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留存着大量革命遗迹,见证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6月24日上午,实践队队员走进铜鼓县秋收起义纪念馆,在红色沃土上追寻革命记忆。踏入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枪支、破旧的军装等实物展品陈列有序,墙上的历史照片定格着革命先辈坚定的神情。
育心校园行:浇灌心灵成长的幼苗
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快速发育的关键阶段,为帮助铜鼓县第二中学学生应对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心理困惑,6月25日实践队走进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课程筹备前期,实践队面向该校300余名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专题调研。队员们精心设计涵盖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多维度的问卷,全面收集学生心理状态数据。同时,队员们同步向学生家长发放调研问卷,深入了解家长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知、困惑与需求。回收问卷后,队员们对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并与该校心理老师开展专题研讨,围绕数据背后的深层原因展开深入交流。经过反复分析论证与意见整合,实践队最终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发送给校方有关工作人员,并将精简版报告及时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帮助双方更科学地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为课程的设计提供了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以冥想练习、小组讨论等多样化形式展开。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积极分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考试失利、朋友矛盾等烦恼。课程结束后,学生反馈通过学习掌握实践队队员分享的应对情绪压力的方法,帮助了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图为铜鼓县第二中学黄校长与队员们谈话 郑力豪 摄)
活动中,医学专业的同学在吴荣寿医生带领下,携带血压计、血糖仪等专业设备,为老人进行基础身体检查。志愿者认真记录数值,并根据测量结果,耐心叮嘱饮食和作息注意事项。敬老院刘奶奶反馈道:“好孩子,你们想得太周到了!听你这么一说,往后我可得管住嘴!”。非医学专业的志愿者同样忙碌,他们穿梭在各个房间,仔细清扫地面灰尘,擦拭窗台污渍,将老人的房间打扫得焕然一新。活动结束时,志愿者王宇熙表示:“握住老人手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信任,以及身为医学生的责任,这是最珍贵的收获。”
微光护童梦:特殊儿童中心的温暖守护
6月27日至28日,实践队走进铜鼓县阳光益智中心,为这里的特殊儿童送去关爱与温暖。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实践队队员指导下,体验了制作毛绒球、许愿瓶及绘制风筝等项目。
完成风筝绘制后,实践队队员协助孩子们调整风筝骨架,来到室外放飞风筝。天朗气清,孩子们绘制的风筝,带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纯真美好的梦想,融入湛蓝的天空。活动最后,孩子们与实践队队员一同合唱《万疆》。当“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的旋律响起,孩子们清澈的嗓音与队员们的和声交织在一起。他们仰起的小脸上,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就像歌中所唱,在祖国的庇护下,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孩子们一起合唱 郑力豪 摄)
后为探究特殊儿童的心理状况与成长困境,实践队成员对阳光益智中心的老师展开深度采访,老师表示:“孩子们或因先天身体缺陷行动受限,或因心理、智力问题存在认知与表达障碍,但他们同样渴望被关怀、被温柔以待。”实践队队员们深表赞同 。此次活动不仅为特殊儿童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让志愿者明白特殊儿童对社会关怀的迫切需求。志愿者们也将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分享活动中的所见所感,呼吁社会大众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爱与理解,为他们营造包容温暖的成长环境。
归程谱新篇:总结凝思启新程
6月29日,在活动的最后一天,南昌大学“鼓韵新声”红色走读专项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队召开活动总结会,全面复盘在铜鼓县开展的系列实践活动。
总结会上,实践队队长潘馨蓉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像一盏微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来,“鼓韵新声”团队将继续秉持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持续深化实践成果,创新活动形式,在教育公平、弱势群体关爱、文化传承等领域积极作为,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通讯员: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郑力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