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红色文化润心田,青春奋进正当时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杨娜、廖顺招、刘良坪) #暑期“三下乡”#
红色文化润心田,青春奋进正当时
七月骄阳映照金沙江畔,嘹亮红歌回荡乌蒙山谷。在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的云南禄劝,一所以“红军”命名的小学里,稚嫩的诵读声与激昂的旋律交织升腾。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赣苗连心团12名志愿者走进云南禄劝红军小学,开展了以“红色阅读润童心、红歌嘹亮忆初心、廉洁教育树品格、历史文化讲解、红军厨房体验悟艰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多元形式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和自身成长点滴。

红色阅读润童心:金沙江畔的书香传承
窗明几净的“红军书屋”内,《红军长征过云南》、《小马倌与大皮靴叔叔》等极具本土特色的红色读物整齐排列。志愿者们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红色经典与地方革命史书籍。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围坐一起,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惊险传奇和红军战士在云南的感人故事。“原来红军爷爷们就在我们家乡的江边打过仗!我要像书里的‘小红军’一样勇敢!”一位四年级彝族学生在分享会上激动地说。书页翻动间,长征的壮阔史诗与家乡的红色记忆深深镌刻进孩子们的心田。

红歌嘹亮聚赤诚:乌蒙山下的薪火共鸣
志愿者们发挥专业特长,开设“红歌传唱小课堂”,不仅悉心教唱《少年军号哒哒响》、《出发歌》、《少年忆红军》等曲目,更创新性地融入彝语教学片段,并深入讲解歌词背后“红军长征过禄劝”的厚重历史。当孩子们身着民族盛装,在“红色旋律·童心向党”主题汇演中齐声高歌,清澈的童声穿越八十余载时光,与革命先辈的豪情壮志隔空相和,激荡起全场师生家长强烈的情感共鸣。

廉洁清风沐童真:革命传统的时代回响
结合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光荣传统,实践团精心策划“红军纪律小课堂”。将抽象的廉洁理念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故事。孩子们在听故事中深刻体会到红军严明的纪律和一心为民的情怀。“红军叔叔自己挨饿也要把粮食留给老百姓,我以后也要做诚实守信、遵守规矩的好学生!”六年级一学生在课后认真地说道。革命先辈的清廉作风如涓涓细流,滋养着新时代少年的品德根基。

红色讲解:在历史中汲取力量
红色文化课堂上,志愿者们用生动的讲述,将聂耳与国歌、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精神的力量。讲聂耳时,从熟悉的国歌旋律切入,介绍这位云南籍音乐家在国家危难之际,用粉笔写音符、以楼梯扶手当钢琴,两天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让“起来”的呐喊成为民族号角。说巧渡金沙江,以“水上突围”喻之,还原1935年红军在禄劝的智慧:毛主席“声东击西”引开敌军,37位当地船工用7条木船,9天9夜送数万红军渡江,彰显军民同心的力量。孩子们的眼神从好奇到肃穆,再焕发光芒。志愿者知道,这些故事已化作种子,将在他们心中长成担当与勇气的大树。
小红军厨房:在实践中感悟艰辛
红军厨房的灶台刚升起炊烟,志愿者们便挽起袖子动了起来。没有精致厨具,只有几口铁锅和简单的食材——白菜、萝卜、鸡蛋,都是当地农户送来的家常菜。负责切菜的姑娘们围着木桌忙碌,菜刀落在粗瓷碗沿上叮当作响;掌勺的男生试着生火,反复调整柴禾的角度,才让火苗稳稳舔住锅底。倒油时油星溅起,有人条件反射地后退半步,又笑着上前翻炒;盐罐没有刻度,只能凭感觉撒,尝味时你一勺我一口,倒添了几分热闹。半个多小时后,清炒白菜、萝卜炒蛋、番茄汤陆续出锅,虽卖相朴素,却透着柴火特有的香。志愿者们吃着自己做的“红军餐”,志愿者们忽然读懂了这场体验的意义:那些课本里的“艰苦”,在亲手实践的烟火气里变得具体可感;而当年红军战士们带着这样的干粮跋涉千里时,心里装着的,或许正是让后世孩子能安稳吃上热饭的期盼。


金沙江水奔涌不息,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红色文化的深情灌溉,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的志愿者们以赤诚之心在乌蒙山麓播撒火种,禄劝红军小学的孩子们在红色浸润中汲取成长力量。当清澈童声与青春誓言共同回响在金沙江畔,一幅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壮美画卷,正在这片曾见证伟大远征的热土上绚烂铺展,汇聚成民族复兴征程中澎湃不息的青春力量!
团队:赣苗连心团
投稿人: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