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章闪耀处,传承正青春: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实践团触摸信仰的力量

2025-08-03 07:07 阅读
ZANE

7月3日,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的晨光里,83岁的老党员蒋爷爷捧出红绸包裹的物件,颤巍巍地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戴在胸前。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山河记忆 赤心逐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队员们围坐成圈,听老人讲述勋章背后的故事。这场走访,让实践团队在皱纹与勋章的交辉中,读懂了“传承”不只是历史,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命接力。

 

勋章里的“时光故事”:老党员的掌心温度

“这枚章比我的命还重。”蒋爷爷的手掌布满老茧,却将勋章托得格外轻柔。“1975年修水渠,天旱得厉害,上田的水够不着下田。”周爷爷的手指在膝盖上着田垄的模样,“上田村民守着水源不肯分,下田的稻苗卷了叶,我心里真是急得慌。后来村里开会讨论,有人说‘凭啥让咱的水给别人?’我第一个就带头把自家上田的水放出来引到下田,虽然我家的稻子减产了一大半,但我是党员,不能学泥鳅——只往有水的地方钻,不顾别人死活。”

实践团成员凑近看老人的手,指关节粗大,掌心布满老茧,那是几十年握锄头、修水渠磨出的印记。“上田没水下田干,不是认命,是说人不能光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说到这里,蒋爷爷的声音哽咽了,队员们的眼眶也跟着红了。

“以前在课本里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总觉得抽象。”团队成员刘浩维在笔记本上写下,“以前总说‘无私’,今天才懂,那是要把自家的稻子让出去的勇气。”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与东山村老党员访谈。 刘子成 供图

 

接力中的“青春注解”:入党积极分子的行动答卷

“蒋爷爷教会我,党员不是喊口号,是把村民的事当自家事。”村里的书记助理刘敏翻出手机里的“民情日记”,相册里存着300多张照片:调解邻里纠纷的、解答医保报销困惑的、帮独居老人修水管的……实践团队跟着刘敏走访时,恰逢他帮村民张奶奶解决“养老金认证”难题。张奶奶不会用智能手机,刘敏蹲在田埂上,举着手机录视频教程,连“按哪颗键”都标上了红圈。

“这就是蒋爷爷说的‘群众的小事是大事’。”队员们看在眼里,主动接过村里的“代办清单”,帮十多户村民解决了难题。

实践团队中同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陈缘忍不住说道:“以前写思想汇报,总想着‘要为人民服务’,却不知道具体该做啥。今天才懂,答案不在纸上,在蒋爷爷的纪念章里,在刘助理的相册里,也在村民们的笑容里。”

最动人的是“结对传承”环节。村里的老党员赵爷爷带领团队的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重温入党誓词,“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阳光下,老人和青年学生的身影重叠,像一棵老槐树伸出新枝。

红领巾的“红色向往”:少先队员的成长誓言

在“小工匠训练营”的“红色课堂”上,实践队员们带领东山村的孩子们唱《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队员陈世楠起了个调,孩子们立刻跟着唱起来。有的跑调跑到天边,有的把“爱祖国”唱成“爱糖果”,却没一个人走神。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 刘子成 供图

“我也要像蒋爷爷、赵爷爷一样,当党员!”9岁的少先队员小雨举着自制的“小红旗”,在“红色故事会”上大声说。活动中,实践团队给孩子们讲述红领巾的来历,展示1922年中国第一个少先队组织的合影;教孩子们用彩纸折“勋章”,在上面写下“勇敢”“助人”等词语,小雨的“勋章”背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保护同学”。

这场走访,让实践队员们们看清了“光荣在党50年”勋章的真正重量——它不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交给青年的接力棒。更让队员们懂得了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老党员的故事被新一代听懂,入党积极分子的行动被孩子们看见,青年一代应当努力做好这根接力棒的传递者,让信仰的温度,永远滚烫。(作者 刘子成  柯虹 陈世楠 赵颗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